这个问题回答过多次,频次差不多一个月两三次提问,因此光在星球里四五年来就累积了上百次提问了。今天发文解答下类似知识点。
很多场合的尴尬,是因为你觉得尴尬,你有些不好意思,甚至你替对方尴尬,这些实际上大多是没有必要的,也许对方并不觉得尴尬。所以,你要不要主动找个话题,主动说话,甚至主动发问,得看场合。我们从不同场合的运用中,去逐渐揭开类似尴尬的破解之道。
一,家人聚会,为了避免冷场,我要主动挑起话题吗?
家人一般是无话不谈,也可以有话不谈,也没啥冷场不冷场的,你挑不挑起来话题,你的家人都在那里,你的父母、姐姐、弟弟还是你的父母姐姐弟弟。所以,家人之间,没有冷场这一说,更不需要尴尬,你想说就说。
不过,正因为是家人,所以有些话你瞒着反而不好,家人会觉得你若有所思,或者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尤其这里的“家人”开始包含配偶及其亲人时。
二,同学聚会,为了避免尴尬,我要主动挑起话题吗?
同学比家人亲密程度下降了不少,但仍然属于日常一直见到的人,有些甚至是上铺的兄弟、下铺的舍友,半夜打呼、放屁、说梦话彼此都知道的人。
同学聚会主要看两点,一是谁请客。
通常来说,谁请客谁买单。你请客,你自然要多说一点,各种话题你多多挑动起来,你抛砖引玉,为的就是个活跃气氛。
这次如果你是客人,则尽量不要喧宾夺主。客人一般要说些好话,东家才更开心。如果你为了避免冷场,那你就多夸夸请客的同学,说他高大帅气成绩好,说请客的女同学人美心善追求者排到了巴黎。
但是,同学聚会还看第二点,即是在校的同学还是毕业后的同学聚会。毕业前的同学聚会,大家相对还比较熟悉,也没啥竞争尤其利益关系,同学关系还算天真无邪,你聚会多说少说无伤大雅。
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你就尽量别出头了。找下谁是这次老同学聚会的组织者,你看这个组织人行事即可,来去都跟他打个招呼,这是必要的。毕业的同学多年不见,各有各自的发展,体制内的喜欢跟体制内的聊,体制外的跟体制外的更有话题,因为大家都在自己的体系内感同身受。
因此,毕业后的老同学聚会,我建议你少说话,不然别人以为你是当了大官,或者发财做了大老板,要么误以为你是聚会组织者、买单的人,更有甚者,别人会以为你是销售、直销、推保险的人,避你而不及了。冷场就冷场,尴尬就尴尬,你不尴尬就行。
三,公务员面试,为了避免冷场,我要主动挑起话题吗?
公务员的面试,一般在笔试之后,此时会从笔试排名靠前的人中择优来参加岗位的面试,面试时对面坐着三四个面试官,轮流问你各类问题,对你进行综合考察。
他们有流程,中间即使有冷场,那也是流程,不需要你去挑起什么话题,你就是来参加考察的,你被考察。你主动挑起话题,那是多余的流程。回答一般都有时间限制,你在时间内多说了一两句话,可能会加强印象。但正常来说,多说无益,尤其你主动多说的话,反而是多说多错。没问你问题,要你回答什么呢?你主动挑起话题,难道是你来面试大家?
所以,公务员面试,不需要你挑起话题,说了就印象大打折扣了,面试大概率就失败了。
四,领导找我谈话,为了避免冷场,我要如何表现才不尴尬?
谜底进一步揭晓,领导找你谈话,这是领导主导的一个事情,领导是导演,你只是个演员,你配合这次领导的安排即可。
领导要么通知你加薪,给你晋级,要么给你做出了岗位职责的调整,要么想踢你出他的队伍,但领导一般会安排好你的去处,要么让你转岗,要么辞退你但他准备好了你的辞退方案和经济补偿金。
你先听领导说什么,再回答领导的问题,然后你提出异议,甚至追问下一步的疑虑点。领导不开口,你不需要主动挑起什么话题,避免什么冷场,以为什么尴尬。
如下鲜活案例,我的一个帅哥职场徒弟在上海,大领导突然要找他吃个午饭,他就激动得不得了,来问我他要准备什么,要如何表现。你平时的工作表现如何、为人怎样、工作汇报水平等等,领导大多都已经知道了,不需要你在谈话的这短暂半个小时去挑起什么话题,或者口头做什么表现。
你就听领导说就行,如果是好事你就感谢下领导;如果不是啥大不了的工作安排,你就答应并接受,顶多拍拍一两句马屁;如果领导要辞退你,你可以看下他的辞退方案,再实时说出这句“请让人事来找我谈。”
领导找你,领导就是导演,你只是个演员,不需要自己加戏。
果然,好的结果来了,大家看如下反馈。
其实大领导跨过小领导来找他吃午饭,主要是公司准备给他加薪晋级,大领导特地来考察下,吃个饭,顺便强调在上海工作、成家、立业、买房的重要性,既来之则安之。大领导是准备过几天宣布这位群友的职位提升,当然包括加薪决定。
这是好事,不需要你提前准备什么,还设想什么冷场和尴尬,想自己做什么表现和表演。
万一是个坏事,那你也是吃饭时先看领导的表演,你再做进一步的反应,而不是你莫名其妙挑起什么话题。
五,面试时,为了避免冷场和尴尬,我需要主动挑起话题吗?
这就是被问了上百次的话题,现在大家就知道答案了:你不需要主动挑起话题;尴尬就让场面继续尴尬下去,只要你不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
之所以这么多人提问这个面试时候的尴尬,应该跟从小受到的榜样力量、赖宁或者电视上的名人少年时的故事激励相关,想表现得出类拔萃,总想在某个间隔时体现出最聪明的自己。其实没有必要。
面试官坐在你的面前看你的简历,上次他已经看过了,这次仔细看下,勾起当初为何挑选你来面试的回忆。这本身也是面试中的环节,不算冷场,也是面试官的反应时间,当然有些面试官准备不足,但你也是继续等着,不需要主动挑起什么话题,画蛇添足。
你此时主动挑话题,几乎有十个坏处而没有一个好处。你就像自己曾经检查弟弟的作业,他趁着你检查时在一旁啰嗦、做小动作,让人反感。面试官在看你的简历,在思考时,为何你要来个新鲜话题或者动情故事打断面试官的思绪呢?没有必要。
失败的例子就来了,大家见下图。
上图是另外一位星友在2年前的问题,他说得更详细,但通篇全是他的内心戏,一会儿说两家公司的面试官都喜欢问是非题,一会儿害怕被人说内向乖僻,一会儿他觉得面试官听了他的回答后陷入的沉默比较尴尬,然后他认为面试不应该是面试官问什么就回答什么,觉得面试官并不是测谎员,最终他在面试官的每个提问间隙去举几个例子,说是来佐证刚刚的观点。但是这并不是面试官需要的,面试官也没让他举例,他就自来熟,开始表演了。
大家看上图红色的方框,结果是他连续两次面试失败。当然,面试失败的原因不一定就是因为他主动举例了,但这类自加戏码的表演至少也逃不了干系。
六,平时一直感觉到尴尬,怎么办?
其实不仅仅在面试时或在领导约谈时,其他场合也总是有人特别喜欢尴尬,觉得冷场。
上图这位星友说自己有“尴尬综合症”,因为每次跟领导汇报工作时,他都有“福利尴尬”。他也经常自己尴尬自己,独处时纠结某个事情,然后就尴尬了起来,来问怎么破。
我搜了下,还真有类似的这个尴尬综合症,描述如下,但不属于疾病。
下一位星友,3个月前去一家公司面试过,这次有个新的人事找他继续去面试,但是他感觉到尴尬。
其实这个尴尬只是自己觉得尴尬。你3月份面试,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入职,对方这个职位可能一直没招到人或者现在还需要再招一两人,你看到招聘信息后最近又投递了这个职位,所以这才来了新的面试通知。你自己再次投递简历时,就知道后面还会有面试。
你内心明白上次你为何落选或者是你因为个人原因上次没能来报到,这次人事通知你去面试,想必你的简历已经通过了部门主管的审核,部门主管再次面试你一下,也是流程。
如果他能想起来3个月前那次面试过你,勾起了他的回忆以及对你的认可,那就免了面试官的面试了,他也就出来跟你寒暄下,然后人事通知你报到日期和薪资等。
如果是你上次面试失败,则这次必然是面试官看你再次投了简历,精神可嘉,依然让人事通知你过来了,他想看看你最近三个月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者业务能力有些长进。你这次只要保持上次的水平,大概率就会被录用了,因为这里面增加了你的诚心。
不知道以上有什么尴尬的?我们群友进阿里、苹果、百度等知名公司,大多百折不挠,先后两三年多次面试,最终才能入职。哪有一次尝试就能进知名公司的?就类似一次就考上清华北大的,智商算天才了,但毕竟是少数。
再看下一位,仿佛第一次来到了人间。
其实方法早就有了,你忘记了自己当初跟本部门的领导、同事是如何认识的,以后跟其他部门要合作的同事相处,就照样如法炮制就可以了。实在尴尬,你就先多发邮件,路上假装不认识,等着对方先跟你打招呼。
如果不知道称呼对方什么,就看对方有没有英文名,先称呼英文名,因为这样就不用区分职位级别了。没有英文名,则看你的岁数,你年纪小,就叫对方叔叔、阿姨;你年纪大,就称呼对方小哥哥、小姐姐;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你就统一称呼他们为“老师”。自降年龄和身份,一般不会犯错。但尽量别称呼人家未婚的女同事为“阿姨”甚至“奶奶”。你能达到以上这些,称呼就不会出大问题。
如果还是不够自信,那也可以锻炼下,你开会时早点去,先坐到会议组织者的旁边,等人员一个接一个来参会时,你观察他或者她如何跟组织者打招呼的,组织者又是如何称呼并跟对方寒暄的,你学习,并记录下他们每个人的称呼,在事先准备好的通讯录上找到此人的职位等信息,你先将对方的脸和名字对应上,下次就熟悉了,你下次开始会碰到后就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位即可,熟悉了就叫名字。每次会议重点记住一个人,会议次数多了,每个人就都被你记住并熟识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要增加自信,你自己也意识到了。增加自信,你得有货,要么学历高,要么学识多,要么职位高,要么有话语权,要么你工资高,要么你打扮更好看一点,要么你每天比别人早到,要么你做出业绩,要么从董事长到小兵你都认识,要么你英文更流利甚至会说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甚至你的一个表哥是你们公司所在黄埔区的一个区长,等等,那样你的自信就都来了。
今天这么多案例,大家要掌握一些原则,不要动不动尴尬,冷场就冷场,话该说时才说,不要自加戏码,尽量增加自己的信心,且功夫在于平时,而不是现场临事而迷、不知所措。说到底,所谓尴尬,是自己自惭形秽,内心高傲,但手头没货,这就害怕别人对自己有偏见。
不过,尴尬也只是个过程,尴尬多了,以后也就不尴尬了。进贾府时,一开始也都是感觉到到处尴尬的,等时间长了就好一点了,只不过薛宝钗比林黛玉适应得更快罢了。大家增加自信,轻易不要害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