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大学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大学毕业‍‍‍‍‍‍‍‍‍‍‍

内卷的尽头是什么?借着最近两个内卷最惨烈的行业的新闻,今天管中窥豹,一起探讨下。

第一个新闻是教育部公布考研人数两连跌,一度教育领域惨烈的内卷,有退潮的趋势。

贴一个图,一目了然。

|2012年-2025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2025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情况

从2012年开始研究生报考,经历了一个先平缓增加再到陡峭上升的阶段,2012~2016年报名人数基本保持10万上下浮动,这里有一个背景是这五年的录取人数也变化不大。

2017年之后,研究生开始扩招,录取人数增加,同时报名人数也大幅增加,到2020年,报名人数和招录人数,与2012年相比都翻了一番,此后三年,报考人数一路高涨,但研究生招录人数却增长不大,由此惨烈内卷,此前冷门的法律硕士、教育硕士、文博硕士都人满为患。

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2023年报名),报名人数从上年的高点474万下降到438万,再到2025年的388万,两年间下降了86万。

研究一下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波动,一个大的印象是研究生报考人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社会经济好的时候,年轻人内卷的压力较小,考研更多是一种内在需求;而当就业环境开始严峻,特别是疫情期间,年轻人一方面是卷学历增加就业的筹码,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考研来避开激烈的竞争。

2023年报名人数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一方面是疫情放开后,大家工作机会更多了,不用通过考研来卷学历或者避开就业;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大家发现,内卷的性价比在急剧降低。

内卷性价比下降,首先表现就是学历贬值。当研究生也批量出产的时候,学历自然就贬值了。近些年,研究生、博士生送外卖、当保安的新闻屡见不鲜,虽然从整体上看仍属于少数,但研究生的整体学历含金量确实是下降的。

还有一个例子,大家都感受到了,原来大厂、国企的招聘标准起点是本科(最多加一个211/985),后面大家卷学历,研究生扩招之后,招聘单位自然就把标准提到了研究生。这个时候,卷王们要么继续卷,要么就接受这个内卷贬值的结果。

其次是内卷的投入产出比急遽下降。随着研究生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提高了研究生的学费,特别是学硕比例减少专硕比例提高,专硕成了很多高校创收的口子。

教育部数据显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法硕、工商管理(MBA)、设计、应用统计、金融类专硕价格畸高。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业设计)硕士从2025级开始,学费涨至16万元/期。金融类硕士的费用更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的学费总额为22.8万元。武汉大学的应用统计专硕则涨幅最快,2024年还是1.3万元/年,根据最新的招生简章,2025年就要涨到了6万元/年,涨幅360%,国内读研终成“学费刺客”。

有媒体统计,今年全国39所985大学中,至少有11所大学的专硕学费有所浮动。

更别说还有一些人,为了拿到一纸硕士文凭,到海外去读“水硕”,花大几十万费用拿到文凭后发现工资还是三四千,资本支出上升,产出减少,ROE急速下降,导致部分投资者理性退出。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也曾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卷”学历不一定能解决体面就业的问题,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取得一个硕士文凭,未必比大学毕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

这种对性价比的觉醒,不仅在国内,欧美也同样如此,最近的《经济学人》刊发了题为《Higher education: Diminishing returns》(《高等教育:收益递减》)的文章,看来,并不是只有国内的研究生学历贬值,英美两国的硕士教育也在面临挑战。

而且有一点是必须提出的,那就是内卷下的硕士扩招并非好事。大家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当前的本科教育不如扩招之前的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业严重放水,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远远达不到社会的期望。我熟悉的一个教授说,他每届带研究生五六个,每年在读的硕博学生加起来将近20个,他的原话是,“根本管不过来,老师苦不堪言,学生也怨声载道。”

这两年考研人数下降,看来这个赛道终于卷到头了,很多年轻人慢慢想通了,卷研究生还不如卷更加经济实惠、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比如考公考编。

考公考编人数持续增加也说明,目前考公考编的性价比在上升,在求稳的大局势下,甚至有高考高分考生为了编制读专科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价比这个事,在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新闻中也很明显——最近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话题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卷这个事。

11月27日,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一封降价函邮件中,比亚迪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供货产品降价10%。而且邮件尾巴上还注明,邮件免回。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出来回应,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惯例。他同时强调,比亚迪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

与这个事相对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内卷,今年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16家头部企业在上海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这也侧面说明,如果卷这个事没有利益,大家会自动出来反“卷”。

所以卷还是不卷这个事,是有其背后的利益驱动的,从国内当前的情况看,过剩的产能、过度的竞争带来的是性价比的下降,最后,淘汰过剩的产能或者过度的竞争,就成为内卷的尽头了。

除了上面国内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降,还有更直接的例子是日本的青年就业话题。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24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在4月1日达到98.1%,同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创下自2004年以来的新高。同时,日本高中生的就业率也屡创新高,今年日本高中生就业率同样达到了98.0%的超高比例。

高中毕业与大学毕业不但就业率相差不大,收入水平也相差不大,有数据表明,2023年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初始月薪为23.97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1500元),而高中毕业生为19.1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9250元),差距仅2000多元。

而且,日本企业重学力而非学历,很多日本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都是从蓝领升上去的,这就更减少了日本年轻人卷学历。

在就业率屡创新高的同时,日本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却在逐年减少,今年日本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仅占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5%。在日本不仅很多企业招不到员工,政府也招不到公务员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领域不卷高中、不卷大学,更不会卷研究生,年轻人也不会转过头来卷公务员,相反,企业、政府还变着法提供工资福利,反向内卷。

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这种全社会的反内卷呢?

No.6094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梁云风

参考资料:中欧商业评论,《就业率飙升至98.1%,企业涨薪抢人,日本如何摆脱“内卷”?》。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