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下半年,融资最火赛道
这个11月,人形机器人掀起了一波融资浪潮。其中,火爆了一整年的“具身智能”赛道,更吸引了大厂纷纷下场。
具身智能(Embodied AI)简单说来,是将AI能力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让其能听懂语言、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任务。
11月18日,在2023年5月刚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企银河通用,完成了一笔5亿元的战略轮新融资。今年6月,该公司天使轮已经融资了7亿元,并创下彼时最大天使轮融资纪录。
如今,银河通用的投资阵营中,不仅有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等产业投资方,还聚集了京、上、深、港四地国资,以及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等风投基金,堪称阵容豪华。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110亿元。其中有56起发生在中国,总金额超过50亿元。
其中,单笔融资额最大案例为宇树科技近10亿元的B2轮,其次便是银河通用今年6月拿到的7亿元天使轮。
▲宇树 Unitree G1
11月18日,深圳创企戴盟机器人也宣布连续完成两轮亿元级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涵盖联想创投、头部银行系投资机构等。
11月13日,埃斯顿酷卓获得1.3亿元Pre-A轮融资。同日,灵初智能获得了来自高瓴创投等机构的天使轮融资。
11月,还有千寻智能(数千万元)、星海图(2亿元)、月泉仿生(近亿元)、自变量机器人(数亿元)等人形机器人企业获得了融资。
在具身智能赛道上频频拿钱的,还有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人称稚晖君。
2023年2月,稚晖君搭档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正式在上海成立了智元机器人。短短一年间,智元机器人便拿下数轮融资,集齐了高瓴、经纬、鼎晖、高榕、蓝驰、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还有比亚迪、上汽创投、百度风投等产业资本。其中,最后一轮融资就发生在今年3月份。
今年以来,除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创企外,星动纪元、帕西尼感知、加速进化、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穹彻智能等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先后收获了融资。其中,“星动纪元”日前刚刚公布了Pre-A轮融资3亿元消息,背后投资方能看到阿里、联想创投的身影。
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在赛道上加深布局。百度投资了星海图、智元机器人;阿里投资了逐际动力、星海图等;美团投资了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科大讯飞投资了银河通用、灵童机器人等公司;腾讯则通过旗下腾讯Robotics X 机器人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
积极出手的还有车企。其中,上汽创投投资了智元机器人,北汽产投投资了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帕西尼感知3家企业,现代汽车则将波士顿动力收入囊中。
赛道空前火爆下,华为的下场更是加了一把火。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会上,华为与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涵盖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科技企业。
02、为何突然火爆?
曾经发展不温不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怎么突然火爆起来了?具身智能概念恐怕功不可没——得益于AI的爆发,机器人一下有了智慧“大脑”的想象空间。
例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旗帜鲜明地反对人形机器人。以四足机器狗起家的宇树科技,曾占据了2023年全球机器狗市场69.75%的销量份额。
如今,王兴兴也表示将全力投向人形机器人产业,因为“火候够了”。目前,宇树科技已经推出了H1、G1(已量产)等人形机器人产品。G1量产版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展出,起售价9.9万元,更被业界冠以了“价格屠夫”的称号。
作为银河通用第一大外部投资方,美团与银河通用正在联手打造“24小时无人药店”,由银河通用推出的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值守。
Galbot G1采用的是“双臂+单腿+轮式底盘”的躯体结构,而非全人形的双腿形态。据银河通用掌舵者王鹤此前的采访介绍,这是为了保证机器人性能稳定和售价便宜,走渐进式而非一步到位式的人形机器人路线。
“当前腿部技能面临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上的挑战,因此必须务实地考虑”。在蓝驰创投2024年度基金合伙人大会上,王鹤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人形机器人能在货架场景中完成移动、抓取、放置等任务。
从未来看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真的火起来了,但要真正实现具身智能,需要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学习积累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方式,拥有“经验和知识”。
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上,不少参会专家都提到:数据,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灵魂。而当下,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数据正是整个行业最大的痛点。
因此,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就得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创造和搭建机器人的专属“训练场”。
今年5月,国地中心在上海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共平台,依托该平台,可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发。
6月,该中心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预计总额超过100亿元,首期为20亿元。目前,国地中心正在浦东建设一个能够容纳100个人形机器人进行智能训练的训练场,11月将完成1期建设;预期到2027年该训练场扩大到能够容纳1000个人形机器人训练。
清华大学苏航研究员在论坛中分享,业内从关注灵巧性到强调泛化性,主要还是出于降低成本考量。“如果机器人泛化性可以做到足够好,可以十个场景、百个场景用一款机器人做,可以规模化生产,机器人的成本可以拉到BOM成本上。”
他提到,目前实验室收集到全网能够获取到所有的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包括各种AI操作的数据,至少比真正的泛化型差2~3个数量级。
在达到终极目标前,要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实际落地场景,解决复杂现实场景,形成生产力,需要整个行业的“合力”。
王鹤曾表示,要让机器人认识世界,需要一个“对时间、空间、物理定律有比较细粒度的表达”的世界模型,但是,“这件事情不是现在任何一个软件平台或任何一个智能模型能做到的。”
也就是说,要让人形机器人能真正从简单的“叠衣服”展示,到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家务型、陪伴型使用机器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自认为“乐观”的王兴兴则做出预测,认为在最迟明年年底之前,全球会出现“比人跑得快”的人形机器人,“比如说100米跑进10秒我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情。包括还有一些体操,在体育项目和文艺演出上,反而人形机器人(的进展)比干家务做的更容易而且更快一些。”
文 |赵小天
编辑 |李不清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