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寒冬,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做完肾癌手术20多天后,便匆匆从家乡徐州赶往东北。
他来不及好好休养,历经38个小时的漫长车程,终于到达他心心念念的地方——黑龙江七台河桃山煤场。
3年后,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在这位老人的带领下,世界上第一座工业示范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成功调试!
这一壮举,不仅打破了西方200多年的选煤规则,更让我国迅速确立了在选煤领域的权威地位。
这位老人就是矿物加工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选煤技术主要采用湿法选煤。湿法选煤是当时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选煤技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利用水作为介质,将原煤中的杂质去除。然而,我国大部分煤炭位于水资源贫乏的中西部,日常用水都困难,哪里有多余的水用来选煤呢?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陈清如立下决心:中国人必须走出自己的选煤之路。
1984年,陈清如提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大家的质疑。当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尝试不同的选煤方法,但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对于科研水平还比较落后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天方夜谭”。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就算外国人搞不成,我们也一定要搞成。”在众人的质疑声中,陈清如坚持自己的想法。
陈清如(左三)在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化技术鉴定会上发言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90年,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考察,陈清如选择了黑龙江七台河桃山煤场作为试验地点。自此,他带领团队“驻扎”在那里。
七台河的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对于在南方长大的陈清如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这冰天雪地里,年过六旬的他在白纸上绘制着蓝图。
在陈清如的指导下,我国第一座采用重介质旋流器处理末煤的选煤厂完成了设计、建设和投产。
就在一切都顺利步入正轨时,病魔来袭。
1990年年底,由于长期高负荷地工作,陈清如被诊断出了肾癌。面对领导的探望和关心,他坦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就尽快手术;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就出院,尽可能利用生命能允许利用的最后时间,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无论生或死,我都要善待自己的生命,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上天眷顾,经检查,癌细胞没有扩散。上级领导为他四处打听,多番奔走。最终,陈清如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了左肾切除手术。
然而,术后仅20天,陈清如就坚持出院,回家几天后,他又坚决踏上了去往七台河的火车。
38个小时的车程,中间还要倒一次车,路途颠簸,吃不好睡不好,对于一位60多岁又刚刚动过大手术的老人来说,艰辛可想而知。
寒冬腊月里,厂房冷得像冰窖,陈清如就这样拖着病体奋斗在一线。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1994年,世界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在中国调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缺水和高寒地区及遇水易泥化煤炭分选有了新途径。
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国外研究者纷纷来中国“求证”,在事实面前,他们被迫放弃数十年的研究,转而向中国购买专利技术。
《中国矿业报》关于干法选煤厂建成投产的报道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陈清如的成功让中国在世界选煤领域遥遥领先,他也成为我国选煤界的第一位院士。2010年,凭借着在选煤领域的贡献和努力,他获得了国际选煤大会首次设立的“终身成就奖”。
参考资料:
[1]薛毅,贾玲,王海锋.一心向学·陈清如传[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
[2]姜天逸.陈清如:做学问就要顶天立地[J].智慧中国,2018,(04).
[3]杜玮.陈清如:“矿”世情缘”[N].中国教育报.2018-05-30(0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