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里,消费、投资与出口曾是核心驱动力。但近年经济转型与外部环境变化,使传统增长模型遇挑战。消费作为内需关键,动能似显不足,经济学家林毅夫“投资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真正力量”的观点引发热议。那么,当下中国该靠消费还是投资驱动经济增长?
一、消费的困境:增长乏力的背后
近年中国消费增速放缓显著。虽政府力推“内循环”刺激消费,数据却显示消费增长未达预期。2023-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位徘徊,消费未能有效提振经济。为何消费未成强力引擎?
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是主因。中国经济总量虽持续增长,但多数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滞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低于过去十年均值,中低收入群体尤甚,收入停滞与物价上涨矛盾突出,致消费能力难升,虽有购买欲却力不从心。
居民债务水平上升也影响消费持续性。房价、教育、医疗等压力下,许多家庭借债维生。债务加重抑制消费意愿与能力。房地产低迷更增家庭经济不稳,消费支出愈谨慎。
二、林毅夫的观点:投资才是驱动经济的根本动力
面对消费困境,林毅夫持不同看法,认为投资才是关键。其核心论点如下:
1. 消费依赖收入增长,收入增长依赖投资
他强调消费增长以收入增加为前提,而收入提升本质靠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唯一途径。唯有投资能增强经济生产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实现整体收入提升,无投资则无消费增长。
2. 储蓄和债务的有限性
林毅夫指出,无收入增加,消费依赖储蓄,但储蓄有限。储蓄用尽后靠借贷支撑,可债务过高加重家庭负担,抑制消费增长,债务无法偿还时消费即停滞。故需投资带动收入增长以促消费。
3. 投资能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投资可直接创造就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生产力。他认为中国应转变投资模式,从侧重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转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三、反对意见:消费同样不可忽视
并非所有学者认同林毅夫观点。许多人认为消费仍是核心动力,尤其在外部不确定性与出口放缓时,内需刺激是可持续增长路径。依据如下:
1. 储蓄持续增长,消费潜力依然存在
林毅夫“依赖储蓄支撑消费”观点不成立。最新数据显示居民储蓄余额持续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已超149万亿元,高收入群体储蓄尤著。表明储蓄未降,消费潜力仍在,问题是收入未有效提升致消费动力不足。
2. 全球经验表明消费是长期增长动力
全球多国发展历程显示消费作用重大。如美国消费占GDP比重超70%,强劲消费驱动经济持续增长。欧美发达国家良好社会保障与高收入为消费提供支撑。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应向消费驱动型转型,以内需促可持续增长。
3. 当前中国的高投资占比带来的问题
中国投资占 GDP 比重长期超 40%,远高于发达国家。高投资虽曾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如今部分产业与地区产能过剩。如部分高铁线路与房地产项目过度投资致资源浪费。故单纯依赖投资的模式难持续,需审视投资效率与方向。
四、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
在中国经济现阶段,单靠投资或消费推动增长皆不现实,二者应双轮驱动、协同作用。
1. 提高投资效率
中国解决经济问题关键在提高投资效率。投资应倾向创新型、高科技产业,而非传统基建与房地产过度投资。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可提升生产力、创造就业、促居民收入增长,为消费提供动力。
2. 促进消费增长
提升居民收入仍是促消费关键。在全球经济不确定背景下,中国应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减轻债务负担,挖掘消费潜力。
五、结语
林毅夫“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观点有理论合理性,但过度依赖投资有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风险。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需在消费与投资间找平衡,以投资促生产力,以提收入与完善社保等激消费潜力,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增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