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通常指脊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造成损伤部位及其以下部分瘫痪或全部瘫痪,使患者终身残疾。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脊髓损伤的患者人数超过12万人。
脊髓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减压稳固脊柱、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虽能减轻部分症状,但难以恢复神经功能。治疗的主要难点在于神经传导和运动功能的重建,因为损伤后6个月,神经损伤处常被瘢痕替代,神经元再生和重新连接的机会很小。面对这些挑战,干细胞治疗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曙光初现的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由于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旁分泌作用,科学家和医生对其干预“脊髓损伤”寄予了很大希望。
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干预脊髓损伤的机理可能有两种:
移植细胞替代受损细胞(如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促进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修复脊髓中非神经组织、引导神经再生、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
移植后的细胞通过提供修复损伤的细胞因子,促进原受损组织自然修复,或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目前全球在研的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项目,使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脂肪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全球最大的临床研究数据库ClinicalTrials上注册的信息统计,细胞干预脊髓损伤临床试验项目有57项,其中大部分处在1期,有些处在2期。
干细胞疗法
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细胞来源主要是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内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如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1992年,Reynolds和Weiss等人首次从小鼠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这为脊髓损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带来新曙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填补脊髓损伤后的空腔,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促进再髓鞘化,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从而维护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如今,还可借助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获取神经干细胞。日本庆应大学正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利用iPSC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干预脊髓损伤,重点观测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相较于天然来源的神经干细胞,iPSCs来源的这类干细胞具备可规模化生产以及利于自体移植的显著优势。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常来源于脂肪、脐带、胎盘、骨髓等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和扩增,具有抗凋亡、抗瘢痕、免疫调节、血管生成和营养支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2015年,国内开展世界独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骨髓单个核细胞(里面含BMSC)移植干预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先后在3家临床医院进行了5例脊髓损伤修复手术,安全性得到肯定。
写在文末
干细胞在脊髓损伤领域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歇,科学家们正致力于使干细胞疗法在脊髓损伤干预中更加安全且高效。
对于每一位脊髓损伤患者而言,任何一项具有意义的临床试验进展,不论是细微的一步还是显著的一大步,都将成为他们人生轨迹改变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旨在分享相关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平台所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文章内容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