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从靠债冲量到指数为王,短短两个月,公募基金的发行格局扭转。
股基发行重回高地
时隔4个月,公募基金单月发行规模再破千亿。据Wind统计,11月成立的基金数量为98只,发行规模合计1474.16亿元。
撑起这场发行热潮的,不再是上半年爆款频出的债基,而是站上资金风口的指数基金。11月成立的基金中,有61只是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1206.03亿元,贡献量达到81.81%。这其中,有4只债券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169.06亿元。
刨去债券指数基金的部分,这也是股票指数基金单月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创下这一历史记录,“中证A500”系列指数基金功不可没——31只产品募集了966.19亿元,其中7只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
今年前9个月,基金发行的主力都是债基,每个月贡献的规模占比在65%以上。其中,3月、4月、6月债基募集规模均在千亿以上。最火爆的是6月,债基发行规模高达1525.08亿元,占新发基金的87.06%。
“924”政策落地后,A股大幅反弹,资金开始转向。
进入10月,基金发行遇冷。无论是成立数量,还是募集规模,都创下年内新低。新发熄火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国庆节放了一周假,发行档期减少;二是节后投资者入市迫切,而新发基金存在建仓期,资金大量涌入场内ETF做即时交易;三是A股大盘指数在10月8日创下年内新高后,开启了震荡调整。
但从当月的发行明细来看,“股债跷跷板”效应已经显现。债基成立数量降至个位数,募集规模只有134.83亿元,占比降至40.45%,而股基发行规模年内首次超过债基。
不止新发,存量基金也有类似的趋势。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10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债基份额减少7001.5亿份,股基份额则增加了714.4亿份。
11月,股基发行重回高地,募集规模突破千亿,达到1046.33亿元,占新发基金的70.98%。债基发行规模虽回升至375.16亿元,占比却降至年内最低,为25.45%。
当交易日历翻到12月,市场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12月2日,股债两市均迎来“开门红”。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综指涨1.13%,报收3363.98点;深成指涨1.36%,报收10756.55点;创业板指涨1.42%,报收2255.5点。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上涨,185只个股涨停。
债市同样火热。国债期货集体收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77%,为9月底以来新高。与此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创2002年4月以来新低。有业内人士形容,债市这一表现相当于股市大盘再次站上3500点。
对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万家基金分析,短期的主要催化剂是上周五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两项自律倡议,两项自律倡议均于12月1日起生效。 两项自律倡议有助于推动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和对公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此外,跨年行情的布局,也是近期利率下行的重要推动力。万家基金指出,过去5年,12月的债券收益率均有所下行。鉴于历史的规律和市场存在的资产荒,市场投资者倾向于积极做多。
展望后市,万家基金认为,从资金面来看,随着12月的财政大额支出,降准可期,叠加跨年期间按照惯例央行明显呵护资金面,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为债市行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供需面来看,年内政府债供给高峰已过,且历年的年末、年初都是配置旺季,当前资产荒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者配置需求仍在释放的过程中,有望对债市形成支撑。
股市方面,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当前市场的弹性依然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从上周市场的反弹看,个人投资者并未因为市场的连续回调而一味地悲观,对利好因素反馈较为积极。
但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未来市场的演绎节奏判断难度加大,因为活跃资金仍在主导市场,这类资金变化较快,对政策更为敏感,“实际上,当前处于政策空窗期,我们尚未看到进一步的政策落地,因此难以判断市场会有趋势性演绎”。
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目前有利的情况是政策空窗期即将结束,12月将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因为9月份以来政策基调已经变得更加积极,因此,我们判断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值得期待。这是支撑市场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政策预期渐浓,市场交易热度维持高位,此前积累的下行风险获得了较好的释放,后续市场行情展望偏积极。”中欧基金判断,在明年两会前,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的期待很难出现降温,但美国总统上任前,基于当前美国国内情绪政治需求,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持续干扰市场的上行趋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