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温暖竟也成了奢侈?
作者/无字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近日,一则报道犹如寒流突袭,让原本该是温暖象征的羽绒服行业,瞬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服装业惊爆羽绒骗局”,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一次沉重打击。
当“亲民优质”的羽绒被被曝出其实是丝的假冒伪劣产品时,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商家为何还会有如此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高价羽绒服变“丝绵服”
造假乱象何时能除
10月24日,央视财经的一则报道如平地惊雷,让“服装业羽绒骗局”瞬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是一封来自消费者心底的控诉信。
记者深入南通羽绒被产地,探访九江羽绒电商园,镜头下,那些直播间里被赞誉为“亲民优质”的羽绒被,实则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条条看似温暖的被褥,内里填充的竟是廉价的丝,而非商家口口声声承诺的羽绒。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质检报告与充气标均系伪造,成本低廉到令人咋舌——每套成本仅1至2元,而所谓的“样品”与实际发货的货品,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货不对板成了常态。
试问,当连孩子的羽绒服都成为造假的牺牲品,这个商家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儿童羽绒服,本应是守护宝贝们冬日温暖的最后一道防线,却也未能逃脱造假的魔爪。部分商家,以丝或劣质绒充数,检测标识不过是辅料店里随手可得的通版,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就这样被轻易地置于危险之中。
羽绒价格的攀升,成了这场骗局的催化剂。
面对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一些商家选择了另一条路——以次充好,掺假成风。
低比例鸭绒冒充高比例鹅绒,这样的戏码在行业内屡见不鲜。
普通消费者,面对这些精心包装的谎言,往往束手无策,真假难辨。
部分知名品牌也未能幸免,被曝卷入造假漩涡。
直播间里,主播们滔滔不绝地推销着“粉碎毛”等劣质材料制成的产品,低价揽客,毫无顾忌,这是对市场秩序的公然挑战,更是对法律尊严的蔑视。
南通、九江等地的监管部门闻讯而动,对涉事主体展开了地毯式的排查与整治。
二、羽绒服选购陷阱多,
高价背后也藏杀机
11月25日,记者走进一家提供旧羽绒“翻新”服务的小店。店内,各式各样的羽绒服挂满了衣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羽绒味。
店铺负责人大W告诉记者:“每天收来的旧羽绒服里,总能发现不少假冒的。”
他拿起一件看似崭新的品牌羽绒服,标签上赫然写着“90%白鸭绒”。然而,当大W熟练地拆开缝线,将内里的填充物展现在记者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里面,根本不是羽绒,而是满满当当的飞丝。
“这件羽绒服,顾客花了三千多块钱买的。”大W摇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对消费者遭遇的同情。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浙江湖州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人心的假羽绒服案件。
图源:织里警方供图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专家对此表示担忧:“这些以次充好的‘粉碎毛’制成的羽绒服,保暖性能极差,甚至可能产生异味和病菌,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羽绒服,消费者究竟该如何选购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呢?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了详细的消费提示。他们提醒消费者,首先要警惕低价陷阱。以一件充绒量200g的90%白鸭绒羽绒服为例,按照今年一吨白鸭绒约50万元的价格来算,仅羽绒的成本就要100元。再加上面料、辅料及人工成本,花100多元买件真正的羽绒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动辄几千的羽绒服也未必是真的。
因此,那些标价低廉得离谱的羽绒服,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一些高价的羽绒服。
此外,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产品名称。
真正的羽绒产品必须明确标注为“羽绒服”或“羽绒被”,而其他如“羽丝绵”“羽绒棉”等都不是真正的羽绒产品。
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掂重量的方法来辨别真伪。一般来说,冬季用的羽绒被填充量在800-1500g之间,而填充飞丝或粉碎毛的劣质产品,为了获得与正品相似的蓬松效果,填充量往往会增至5-8斤,显得异常沉重。
最后,消费者在购买时还要警惕那些“清仓”“孤品”“瑕疵”“尾单”等销售术语。这些术语往往被不法商家用来掩盖产品的真实问题,诱骗消费者上当受骗。
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羽绒服市场乱象丛生,
造假商家如何“偷梁换柱"?
2024年“羽绒”市场仿佛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
消费者的需求依旧旺盛,但市场却面临着两股强大的“冷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
数据显示,今年羽绒服原材料价格大幅翻倍。
以90%鸭绒为例,去年同期的价格还仅仅是30万元一吨,而今却已攀升至60万元一吨。
全国最大的羽绒服批发市场——平湖中国服装城的市场运营总监大C坦言,尽管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但鉴于消费者购买力的下滑,上游的成本很难顺利传递到下游。
因此,消费者所购买的羽绒服,价格增长其实相对较少。
这一现象,无疑给了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采用造假的手段,用低价的丝或劣质绒来冒充羽绒。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如同冬日里的“寒冰”,让消费者不寒而栗。
有资深羽绒服买手分析道,羽绒服涨价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导致行业造假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件羽绒服的主要成本包括羽绒填充物、面料辅料以及人工成本,其中,羽绒填充物无疑是最贵的。
今年羽绒价格的大幅增长,让某些不良商家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将五六十万元一吨和上百万元一吨的鸭绒和鹅绒,换成了几千元一吨的原材料。“相比之下,原材料就相当于不要钱了。”大X感叹道。
这些商家所用的“垃圾绒”,自然不可能配上好的面料辅料。如此一来,加工费也不会太高。综合下来,这样一件羽绒服的成本其实并不高。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百多元的假羽绒服,如同“白菜价”,却让消费者陷入了深深的“陷阱”。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外,行业内卷也是导致假羽绒服出现的原因之一。专业买手还指出,这类不良商家往往靠偏低的价格来赢取顾客。为了利润,他们只能用假羽绒代替真羽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在这场羽绒服市场的“寒冬之战”中,国货品牌的崛起却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消费者的心。近日,网友发现胖东来每件羽绒服都标有进货价,甚至一件鹅绒羽绒服的进货价对比售价显示利润仅3毛。胖东来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真诚回应,也体现了其诚信经营的理念。
在进口、国产,白牌羽绒服的对比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进口羽绒服品牌长期占据着高端市场的C位,价格动辄上万,却依然很有市场。这些品牌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沉淀积累,在制作工艺、设计理念、品牌价值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而近年来,一些国产羽绒服品牌却迅速追赶,工艺、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在高端市场上,它们逐渐有了一席之地。从相关测评来看,在含绒量、保暖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它们足以与国际大牌比肩。并且,因为定价更低,它们更具有性价比,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在高端羽绒服市场上,国产羽绒服品牌需建立品牌黏性,占领消费者心智。
【结语】
这个冬日,羽绒服市场一边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另一边,则是国货品牌的崛起与造假乱象的并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