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制造业PMI“三连涨”的含金量不可小觑。
2024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是连续3个月上升,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PMI实现“三连涨”的案例并不多见,自PMI有数据(即2005年)以来仅发生过10次,上一次还需追溯到2023年三季度。
受访业界专家表示,11月以来,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稳增长效应进一步显现,是带动当月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以及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的主要原因,这向市场释放了“经济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的积极信号。
“制造业PMI实现‘三连涨’,揭示了四季度经济进一步走出年内低点。”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对记者表示。
从分项来看,新订单与生产指数均有回升,受现有政策落地显效以及全球制造业PMI回升影响,内外需呈现同步改善,内需强于外需。
有关数据显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分别比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
从行业看,通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4.0%以上,产需较快释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专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在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改善的带动下,近期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采购量指数升至扩张区间,为51.0%。
陶川指出,在当前内部政策加力、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特殊经济背景下,已连续三个月上升的制造业PMI映射出了四季度经济的一些现象:一是“抢出口”竿头日上;二是供给强、需求弱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
在业界看来,在美国加征关税正式落地之前,新一轮“抢出口”现象已经开始浮现,11月环比上升0.8%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小型企业更以出口为导向,这也带动了其11月PMI明显反弹。
陶川认为,PMI的“最佳纪录”是成功实现“五连涨”,因此12月迎来PMI的“四连涨”并非绝无可能。“面对非制造业的相对薄弱,政策空窗期不宜过长,亟须新一轮的政策部署、稳住市场预期。”
相比制造业PMI的“三连涨”,非制造业的表现一般。其中,11月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上,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0%和49.1%,分别比上月上升0.6和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改善。
其中,中型企业改善幅度较大,也是近6个月来首次回到荣枯线。而小型企业PMI指数大幅上升,为近7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季度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降成本、增活力、稳预期的政策举措。
不过,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仍需要政策支持。刘兴国认为,中小企业的政策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成本,既需要降原材料成本,也需要降资金与人工成本;二是加强金融支持,确保中小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周转资金;三是提供增长的市场机会,推动大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四是做好创新支持。
有关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2%和50.8%,分别比上月上升1.1和1.3个百分点,景气度均有回升。财通证券认为,这主要受现有政策和年关将至的影响。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显效,以及各地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在年底前发力稳增长,12月制造业PMI指数有望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估计在50.4%左右。“这意味着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宏观经济景气度会明显改善。”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