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民党的监狱被关押了5年的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当时毛主席委托周恩来去看望,并带去问候,希望陈独秀回到延安工作,陈独秀却说:“守常死了,延年死了,我也年纪大了,能怎么办?”

最后,陈独秀坐上一只小船,进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最后回到老家津,一直在这里孤苦到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8月3日,陈独秀回到江津县。起初,他住在县城的郭家公馆,暂寻得一处安身之所。而到了次年5月,江津乡绅杨学渊因仰慕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旗手”和“五四运动总司令”的赫赫声名,怀着一片热忱,盛情邀请他到杨氏祖屋鹤山坪石墙院居住。

在那里,陈独秀的生活平淡而又质朴。他平日里除了在家专注地写作外,早晚也会出门散散步,感受乡间的宁静气息。隔三差五,他还会去赶赶附近的麻柳场、双石场、五举场,或是进县城走走看看,融入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如此,他还常常热心地帮坪上的老百姓在红白喜事中写写对联、记记账之类的,在村民们眼中,他就仿佛是山里的一个老学究,亲切而又平和。

后来,在好友的帮助下,陈独秀在《时事新报》担任编辑,每个月能有160块钱的稿费收入。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这160块钱虽说可以在江津买50斤大米,可对于他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陈独秀,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过得孤苦伶仃,令人心生怜悯。他在写作的时候,甚至还会突然晕倒,状况着实堪忧。陈太太见状,心急如焚,立刻带着陈独秀前往重庆治病,希望能缓解他的病痛,可这一路的艰辛与医疗费用等问题,又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很多人对此都颇为不解,以陈独秀的才学与过往的影响力,他完全可以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呀,为何非要回到这相对偏远、看似“鸟不拉屎”的江津呢?其实,在他的晚年,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蒋介石曾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出任国民党劳动部部长,可陈独秀却毅然决然地狠心拒绝了,他不愿与蒋介石所代表的那股势力同流合污。二,北大时期的好友胡适也曾邀请他去美国,在那里买个小房子,安安静静地做个利己主义者,远离国内的纷扰与困苦,去过相对安逸舒适的生活。但陈独秀同样不为所动,拒绝了这份邀请.三,毛主席代表党向他发出的邀请,希望他能去延安,重新回到党内工作,继续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可陈独秀还是没有选择这条路,个中缘由或许复杂多样,或是出于自身的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出于对陈独秀的敬重与关心,曾多次在生活上想要给予他照顾,可每一次都被陈独秀婉言谢绝了,他似乎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应对生活的种种。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溘然长逝,享年63岁,这位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掀起过无数风云的人物,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由于买不起棺材,陈松年只能把父亲暂时安置在江津康庄墓地,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6月,在亲友们的热心帮助下,陈松年才终于将父亲的灵柩迁回安庆安葬,也算是让陈独秀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了。

解放后,因为陈独秀的身份以及其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陈延年和陈乔年的名字也鲜为人知,松年一家的家境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一家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1953年时,陈松年已经48岁了,为了扛起一家生活的重担,他在安庆一家窑厂辛苦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就在这一年,毛主席抽空来到安徽视察,在和安庆书记聊天时,突然提及了这位曾经的北大老师陈独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关切地问道,陈独秀的家里还有谁?”书记告诉毛主席,陈松年去了窑厂工作,生活艰难,听说都把北京的老宅给卖了。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禁感慨地说道:“哎,何必卖房子呢,生活困难可以照顾嘛。”随后,遵照主席的指示,陈延年和陈乔年的烈士身份得到了确认,松年一家很快便得到了组织上的关怀,每月都可以从安庆地委统战部领到30元的补助,这对于处在困境中的松年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1990年,陈松年在安庆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1岁,那份在毛主席关怀下开始发放的补助金,一直发到了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