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是在今天,我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录取的。”

曾为鲁迅写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著名诗人,在多年后面对采访,直言不讳的提到了自己当年“高考”,数学一题没答,语文作文没写的经历。并留下了上面这句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句话我们也能看出,这位诗人是考上了学的。这与我们印象中的“常理”十分违背,因而不免的就有了疑问。

这位诗人是谁?又凭什么能被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诗人童年

故弄玄虚了这么久,想必有不少朋友已经知晓了这位诗人是谁。没错,他就是写下《有的人》这篇纪念诗,被称为“世纪诗人”的臧克家。

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祖籍在山东诸城,家中虽已破落,可到底还是个地主家庭。小时候的臧克家生活不错,无忧无虑,正是这种相对优渥,清闲的生长环境。让臧克家能以另一种视角,去观察旧社会的劳苦大众。正所谓被压迫久了就会麻木不仁,以一个破落“少爷”的身份成长,对臧克家日后的思想形成、诗集风格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多年后的采访中,臧克家回忆起六七十年代的下放岁月时,还有些怀念。套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是“从乡下来,到乡下去”。对于臧克家来说,“乡下”,永远是他心中的“圣堂”。在这“圣堂”中,还有两个他铭记了一生的乡下人。

一个是为臧克家“文学启蒙”,日夜讲故事的庶母,一位是敲开了臧克家诗艺大门的远房亲戚“六机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机匠原名不详,在臧克家《六机匠》一文中,也没有什么提及。只知他是家里的远房亲戚,在兄弟一行里排老六,也就叫六机匠了。六机匠在白日里的耕田,到了夜里,就在屋子里用织布机织布,织完布,就躺床上睡去了。昼夜辛苦的六机匠每天织布,也没能在冬天为自己添上新衣。小时候的臧克家喜欢找六机匠玩耍,听故事,就这样直面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底层工人。在六机匠为他讲书,讲故事的同时,也让臧克家对劳苦大众产生了同情,对一切压迫人民的事物有了憎恶。也是为臧克家的诗文风格奠定了基调。

不过,从小对文学感兴趣的臧克家,并没有选择直接成为文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投身军戎

1919年,社会青年运动高涨的时间,年仅十四岁,还是个小学生的臧克家,在五四运动之后,与同学组成了“反日会’,开始走街串巷的宣传青年运动。四年后,十八岁的臧克家考入了山东第一师范,他在此期间,大量阅读了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学思潮作品,并开始练习诗词写作。如果继续下去,臧克家可能会更早的作为诗人闻名。

但随着军阀张宗昌进驻山东,大地主大资本阶级在山东地区卷土重来,继而引发1925年镇压工厂工人的“青岛惨案”后。臧克家在第一次革命战争的感召下,毅然抛弃学业,与几位同学一起赴武汉,报考进入武汉的军事政治学院,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六期生,并参加了之后的北伐战争,成为了一名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臧克家的弃笔从戎的过程很不顺利,在当年十月,他因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被迫离开军队,回到了家乡山东。不久后,又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继续逃亡到了东北。这一逃亡,就是两年的销声匿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新诗人

在蒋介石汪精卫掌权的两年后,臧克家从东北回到了青岛。并在晚报上,以克家的笔名,刊登了处女作《默静在晚林中》。之后在1930年时,参加了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不过因为两年的逃亡生涯,臧克家对于数学等科目的知识几乎忘了个干净,在考场上,干脆一题未答,交了个白卷上去。

后面的语文考试,臧克家也没有选择常规性的作答。兴许是在交白卷后,让臧克家觉得入学无望,也引发了他对过去几年人生的思考。在作文一栏上,只留下了一句短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青岛大学的主考官闻一多先生,在检阅到这首短诗后,当即拍案叫绝,十分欣赏臧克家的才思。作为青岛大学校长的他当机立断,破格录取了这位“白卷考生”。

如果说庶母、六机匠是臧克家的文学启蒙。那破格录取臧克家,欣赏发掘这名才子的闻一多,就是臧克家诗人道路上的引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进入青岛大学后,臧克家认真研读闻一多的诗作。为民发声,抨击压迫阶级为主要的闻一多诗集,为当时还未形成风格的臧克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也让他明晰了长久以来自己所追寻的东西。有不懂,未曾明白的地方,臧克家,就去寻闻一多去问。而闻一多也总是细心的教导臧克家,为他答疑解惑。在诗词创作遇到问题时,闻一多也是不吝赐教,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对臧克家倾囊相授。

最终,在闻一多,与当时主任王统照的帮助下,臧克家创作出了多篇抨击丑恶社会的诗作。并在1933年时,出版了个人诗集《烙印》。次年,又将在校期间的诗篇整理后,以其中一首诗为名,出版了一本诗集。并凭借这本诗集在诗坛中声名大噪,得到了诸如茅盾,闻一多等人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亦投身进抗日活动中。先后担任过军队的宣传科教官,长官部秘书,军参议等职位。期间,臧克家还作为记者,前往台儿庄战役前线采访。后又前往中原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为我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过程中,臧克家也不忘文学创作,除开对台儿庄战役写下的《津浦北线血战记》外,还创作出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为抗日战争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学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又转战文学领域。在《侨声报》出任主编,利用旗下《星河》《学诗》等副刊,团结了许多进步人士。用讽刺诗的方式,对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严厉批评。

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了多次文学协会委员,后担任了《诗刊》杂志主编。在此期间,他联系多方部门,率先整理出版了《毛泽东诗集》,在全国上下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外,出任主编的臧克家也不忘创作,在直至八十年代的三十年中,连续创作了多本诗集。为我国的文学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回顾臧克家一生,他热爱文学,前半生致力于批判旧社会的压迫,多次毅然投身到革命斗争。后面革命胜利,他又转向了宣传,歌颂。在文学诗坛上,他是无疑问的巨人。于爱民爱国上,他亦是冲锋在前的斗士。

用那句话来说:“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