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4000多公里海岸线,广东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近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了第九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平行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领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驻穗总领事及驻穗商会代表等与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主持论坛开幕式,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智慧交流,加强政策对接,深化多边合作,助力各国共建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认为,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和全球治理平台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心表示,广东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形成显著优势,不仅助力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与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表示,海丝国际智库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推动智库合作和国际交流的品牌盛会。广外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多语种、多学科优势为依托,构建了系统化的智库体系,深入开展“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涉外法治等领域的研究。同时,广外注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勇主持论坛主题发言环节。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三级职员(正局级)钟伟云认为,非洲国家在制度改革和发展路径正确的情况下,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潜力。他强调,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和产业的革新,更需要制度保障,这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此外,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海尔加·泽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CharlesOnunaiju)、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领军学者,丹麦奥尔堡大学兼职教授李形等进行了主题发言。
随后,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隋广军主持以“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正从产能合作向研发、数据链等多层次合作延展,新质生产力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外溢至全球,推动高端要素流动和共同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Stephen Brawer)、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徐秀军等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平行分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发展,汇聚四十余位国际嘉宾,共叙成就、直面挑战、展望未来。其间,《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有力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深化。此外,中欧人文交流论坛与第二届湾区国际传播论坛同期举行,携手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
一条海丝路,帆影两千年。坐落于这条路上长盛不衰的东方大港广州,广外从2016年举办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以来,至今已举办八届。
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多年来,广外坚持以“广东所需、广外所能”为导向,牵头组建国际性学术组织,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品牌,支持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声,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积极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十周年研究报告》发布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学科优势,构建起区域国别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语言与人工智能等五大交叉学科集群,开设33个外语语种和74个本科专业,其中已覆盖RCEP成员国及东盟十国官方语言专业,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30个关键语种中的28个,造就大批国际化拔尖创新语言人才,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数据截至2024年7月)
在共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征程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始终奋力前行。未来,广外也将深入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继续矢志不渝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国际学术影响力,奏响新时代的“丝路”华章。
文章素材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官微,广外科研官微,光明日报,求是网,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