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章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不管是烤着吃还是铁板烧味道都不错,当然,章鱼小丸子就算了……
抱歉聊歪了,今天要说的其实是章鱼身上一个奇怪的行为,这是长久以来困惑着科学家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种类的雌章鱼在交配产卵后不久,便会发生自残致死的行为。
交配后的雌性章鱼,会在海底找一个隐蔽的犄角旮旯产卵,卵的数量根据章鱼的品种也不大相同,有的几百颗,有的甚至上万颗,下边图里密密麻麻的像葡萄串的那个就是章鱼的卵。
在之后的日子,章鱼会一直守着自己的卵,不停地用触擦拭它们,防止淤泥碎屑附在上面。同时还会用自己的虹吸管不断向卵吹气,保证氧气供应。而且最令人揪心的是,在守护卵的漫长过程中,章鱼是完全不会进食的。
正常章鱼的寿命也就1到2年,很多章鱼都看不到自己的宝宝出生,但是在2007年,美国加州蒙特利湾水族馆的研究人员记录到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案例:一只深海章鱼,在深达1400米的海底,守护自己的卵整整4年半,绝对的“超长待机”。
但令科学家费解的是,章鱼在后期竟然开始一系列奇怪的自残行为,有的会在海底的砾石上狠狠摩擦自己,直到身体伤痕累累;有的会用自己的吸盘故意撕裂表皮;住在水族馆里的章鱼妈妈,会身体猛撞玻璃壁;有的甚至会啃食自己的触腕。
近些年,一项重磅研究揭开了这个令人心痛的谜团:原来,章鱼在产卵后,体内发生了多种化学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影响了雌章鱼的行为,导致章鱼精神失控,简单来说就是疯了!
1977年,美国布兰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沃丁斯基(Jerome Wodinsky)做了个大胆的实验:他从雌性加勒比双斑章鱼身上移除了视腺(【optic gland】就是眼睛附近的一个小腺体,类似人类的脑垂体)后,整个章鱼都清醒了。
他们会重新进食甚至想再次交配,当然,即便再次交配也不会再产卵。即便有了这个震惊地发现,也无法解释为啥视腺会引起章鱼疯狂的自残行为。
直到2018年,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年轻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燕博士(音译:Z. Yan Wang))用最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雌性加州双斑章鱼的视腺。
原来在章鱼的视腺中,会产生三条特定的生化途径,其中一条途径会大量生成7-脱氢胆固醇(7-DHC),它是胆固醇合成的前体。研究人员认为,这个7-DHC才是导致章鱼失控甚至自残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止章鱼,如果人类幼仔体内的7-DHC含量过高,就会得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缺乏症(Smith-Lemli-Opitz)的罕见病。
在欧美,每2万到4万儿童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这些可怜的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发育异常,比如有心脏缺陷、脑部神经发育异常,免疫力低下等,更严重的是,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残倾向和焦躁情绪。
这倒是和章鱼的症状极为相似,除了7-DHC外,王燕博士和她的团队还发现更多导致章鱼死亡的化学物质转化路径。
“章鱼经过这些变化,似乎在死前就疯了。也许是经过两个过程,也许是三到四个。现在,我们至少找到三条独立的类固醇激素路径,可以解释这些动物的举动。”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神经生物学教授Clifton Ragsdale表示。
即便章鱼自残的真相解开了,但仍有另一个问题在困扰着科学家,那就是在章鱼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仍旧保留这个生物特质?
现在比较靠谱的有两种说法,一种理论认为,这一特性能够避免章鱼妈妈吃掉自己的卵,要知道,章鱼可是出了名的同类相食,饿极了我管你什么family不family。
第二种理论认为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数量调控机制,如果章鱼的数量变得过多,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系统平衡。
当然,具体原因目前也没有定论,还要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但不得不说,一个小小的腺体,就能改变一个生物的行为机制,这或许才是大自然最神奇的地方。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