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建军节,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电影放映会,放映的正是耗时五年、投资巨大、讲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影片《大决战》。这部影片分为三部曲,分别再现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生动呈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构思可以追溯到1949年,那个时候就有人建议通过电影形式记录这三大战役,但直到1986年才终于有了实际的拍摄计划。八一制片厂负责拍摄,著名导演李俊执导,力求真实还原战斗场景与历史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的拍摄过程异常艰难,为了尽量还原历史,创作组多次赴战役发生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当年参战的老兵、干部,其中,聂荣臻元帅更是成为了历史顾问,亲自为影片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细节。为了增强真实感,剧组甚至动员了13万军区干部和战士出演,坦克、汽车、炮弹等战争装备近乎全真复现。影片的爆破场面、激烈战斗以及人物形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

如此巨大的制作规模和投入,也换来了影片的高度赞誉。邓小平在首映当天观看后给予了极高评价,称赞其为“拍得很好”,并表示将来每年都要观看一次。影片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广泛好评,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称得上是一部艺术性和感染力俱佳的战争巨作。1992年,《大决战》一举斩获了金鸡奖的多个奖项,包括最佳导演、美术、剪辑等,成为当时的电影佳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这片赞誉的浪潮中,也有一声不同的声音。这声音来自李作鹏——一位曾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指挥职务的老将军。李作鹏是林彪的亲信,曾任东北联军六纵副司令员、16师师长,亲自参与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大决战》上映后,李作鹏并未立即发表评论,而是沉默了许久。面对别人询问影片中关于林彪罗荣桓等人的形象时,李作鹏突然开口,批评道:“假的林彪,假的罗荣桓,假的刘亚楼!”他接着补充道:“罗荣桓元帅可不是片子里演的那样,他不是那种人。如果罗荣桓还活着,这部片子怎么可能放映?”

李作鹏的言辞显得十分激烈,尤其是他提到的罗荣桓。影片中的罗荣桓被塑造成一个极为聪慧、果断的角色,常常与林彪发生冲突并且能够轻松地为战局定下决策。在辽沈战役的描写中,片中展现了罗荣桓如何劝说林彪改变战略,最终使得林彪放弃攻占长春而选择进攻锦州。影片中的罗荣桓,似乎总是在为林彪的军事决策提供智慧的指导,甚至展现出一位决策者的风范。这与李作鹏心目中的罗荣桓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作鹏看来,罗荣桓从来不是那样的一个人。真实的罗荣桓是一个宽厚、谦逊、沉稳的人,他与林彪的关系深厚,两人性格互补,正是这种互补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李作鹏回忆起那些日子时,深知罗荣桓在与林彪合作时的慎重与低调,他从不试图在林彪面前抢风头,而是默默地为林彪提供支持与帮助。李作鹏认为,影片中所呈现出的罗荣桓形象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忽略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互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李作鹏也理解其中的原因。他深知,林彪的政治错误在当时已经无法回避。作为一名曾与林彪共事的人,李作鹏也因与林彪有过某些政治上的牵连而受到了惩罚。事实上,《大决战》的剧本在创作阶段便曾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处理林彪的形象?林彪在战争中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他的后期背叛行为又使得他的形象极为复杂。创作组在此问题上颇为犹豫,甚至一度考虑将林彪的戏份淡化,或者完全抹去他的形象。但考虑到历史的复杂性,创作组最终决定忠实于历史,尽可能呈现林彪在战争中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为了避免过于直接地呈现林彪的政治错误,剧本的处理显得相对含蓄,更多侧重于其军事指挥的复杂性与全局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