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杨国英

离岸人民币的继续下跌,似乎已经在兑现12月货币和财政宽松的超预期。

同时,今天港股的继续逆势反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承压的),这似乎又为A股继续反攻给予了一定支撑——在现在的点位上,港股如果稳不住,A股肯定也是没法稳住的,因为两者之间的互通互联会导致高水位向低水位溢出。

所以,目前,我对A股的短期,整体依然保持中性乐观,至于中期,毫无疑问,肯定是绝对乐观了——当然,就短期而言,个人认为,A股的乐观程度,整体是稍逊于港股的。

与港股相比,A股的亮眼之处,主要体现在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诸如商业卫星、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等等,这些硬核科技主要密集细分在A股,港股占比比较少。

今天,我重点讲一讲硬核科技的逻辑和风险,更为具体的,我们系统专题里有。

就整体而言(注意,是整体而言),不要质疑硬核科技现在高估了,因为,硬核科技锁定的不仅是自主可控,更是面向未来的经济增量——包括国内经济的增量、以及对外拓展(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量。

就上述硬核科技处于的阶段而言,我们现在整体仅仅处于0.2的区间(部分至多是0.5的区间),而其所面对的,却是未来三五年内的10倍甚至更高增量——就硬核科技当下的整体估值而言,高是高了,可能整体已经兑现到未来2倍增量的阶段,但是,这距离未来三五年内的10倍甚至更高增量,事实还有较大的兑现空间——当然,这得关注相关硬核科技的落地动态和节奏。

但是,对硬核科技整体不要担心,这并不代表具体标的没有风险,个人认为,如果硬核科技整体继续向上拉,那么,多数伪硬核科技公司的风险是巨大的。

事关真伪硬核科技公司研发能力、产品分布、以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差异,我就不具体讨论了,今天,我只能讨论一下真伪硬核科技的创始人差异(这个当然没有绝对性)。

一,创始人的科技素养,对100亿市值左右的硬核科技公司,创始人的科技素养至关重要,因为,硬核科技赛道本质是由科技驱动的、由研发驱动的,创始人如果缺乏过硬的科技素养,即便挖来研发大牛加盟,事实其研发产出的边际效能也是偏弱的,因为中小市值的硬核科技公司,要真正驱动所谓的研发大牛,过多的制度设定又会推高管理成本,又不过多的制度设定又很容易导致对研发大牛的失控。

当然,如果是市值500亿、甚至1000亿级别的硬核科技公司,也就另当别论了,但创始人必要的科技素养也还是需要的。

二,创始人的战略聚焦能力,对100亿市值左右的硬核科技公司,创始人的战略聚焦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因为你的盘子就这么大,如果还盲目推进战略的平面拓展,那么,其研发和整体资源的调度能力,未来只会越来越低,个人认为对于市值不是特别大的硬核科技公司,推进垂直深耕型的战略,时间一长,其核心竞争力会远远大于平面拓展型的。

比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一个做细分领域配套的,市值还不到100亿,竟然还盲目推进机器人整机业务,这种盲目自大,事实是很可笑的。

硬核科技,经济增量(宏观政策诉求)必然加速迎来相关行业的业绩增量,所以,我一直认为,在3800点之下,绝大多数硬核科技是没有必要担忧的。

但是,如果不能识别硬核科技的真伪,继续疯狂之后,最终必将迎来硬核科技强烈的二八分化——20%真正够硬的硬核科技公司,中期之内,很可能一浪还比一浪高,以9.25为起点,诞生二三十支5倍(甚至更高倍)股是很正常的。

与之相反,80%不够硬的所谓硬核科技公司,继续疯狂之后,极有可能会迎来持续的漫漫无期的大回调。

当然,我们的市场,从来就有炒作之风,极个别伪硬核科技被疯狂炒成5倍甚至更高倍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希望你不要成为最后的接棒者,不要沦为疯狂炒作之后被狠狠收割的韭菜。

今天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