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一个真实的例子让我明白,父母最顶级的觉悟:其实就是克制“吼孩子”的糟糕情绪
女孩悦悦,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
都说好习惯是从小开始养成的,悦悦的妈妈一开始也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特别是每天放学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她就坐在旁边不停地纠正、提醒
比较典型的就是坐姿和修改错字的提醒,一旦哪一方面做得不够好,那催促唠叨的声音就会在耳边不断响起
等到作业写完之后,还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再去思考一遍,一来可以起到检查作业的效果,二来也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
可结果呢,悦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兴致勃勃,随着学习的任务量越来越大后,整个人都显得比较蔫巴、懒惰,回家后逃避写作业、对妈妈的话也故意装聋作哑地充耳不闻
妈妈批评她,她不服气地扔书摔作业,妈妈放弃不管她,她又着急地又哭又闹,直到母女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于是,当妈妈跑来向我诉苦时我就忍不住叹了口气,然后对她说:
“我们常常说孩子反骨、叛逆、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好,这些都是孩子讨厌、忤逆我们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们的上司领导一边给我们分配任务,另一边又在旁边不相信地监视着你、纠正着你,随着不被信任和挑刺的负面情绪被占满,你会不会也崩溃、然后撂挑子不干了呢?”
“所以,毁掉亲子关系最快的方式也是不停地纠正、批评,然后再对着孩子吼很多难听的话”
是呀,从来就没有人乐意自己被否定、打压着,成年人如此,小孩子也不例外
不想生活在痛苦、糟糕的负面环境中,那当父母的一定要尽早觉悟-教育不能靠吼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时,比起“吼孩子”的权力压迫,小声教育更容易让孩子信服,所产生的影响周期也会更持续有效:
01
孩子出错时
小声提醒不会伤自尊心
曾被人民日报的一段话治愈了:
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家长,没有太多的资源和文化去辅导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把孩子教育好,那就不如对孩子多一些鼓励、表扬和认可吧,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愤怒、焦虑和委屈都转移给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仔细想想,事情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错误,如果我们在孩子出错的时候只会批评、打击、愤怒,那孩子就会在恐惧焦虑中越来越烦躁、痛苦,随之就反抗和叛逆了
有位妈妈就分享了一个例子
她的女儿刚读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深知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坐姿、阅读、还有书写质量方面都会格外严格,只要是有一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对孩子进行口头的语言批评
在批评的过程中,妈妈的本质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吸取经验、纠正错误,但同样的话、在同样一件事情上又遭受许多的结果就是反抗了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说哪里没有做好,女儿还积极地改错纠正,可随着作业量越来越多、任务量也越来越大,孩子的内心就开始出现了不满的反抗
印象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女儿读拼音时第二声和第三声总是分不清,妈妈就批评她“学了这么久还是不会,你怎么那么笨,就你这个速度、这个水平,怎么能赶上班上其他同学呀”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番话刚说出口,一向说什么做什么的女儿马上就有了情绪,她显示生气地从妈妈手里抽走拼音单,随后又听到学习桌噼里啪啦掉东西的声音(一听就是知道是孩子有情绪后,摔东西泄愤了)
再后来,只要妈妈去批评、纠正孩子身上的错误,女儿的情绪就开始不稳定,不是低头不说话的抹眼泪,就是生气地摔东西泄愤
记得兰妈女儿刚开始读一年级时,也总是第一声和第二声分不清,期中考试之后学习汉字需要注音时,她还总是把一个拼音里的大w写成小u(例如:把“wa”,写成“ua”)
看着完全是错得离谱的样子,我批评过几次,可批评的过程中我却发现,真实情况是越强调问题、她的大脑就越混乱,甚至连往日里其它能写对的拼音也都纷纷写错了
于是,当女儿再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我总是连说带笑地小声对她说“你看看你,不仅给人家改了名字,连模样长相也都改变了,难道你是整容师吗?想象力也太丰富了”
从那以后,只要她再犯错误,我又一说起“整容师”这三个字,那女儿脑子里就立马浮现了大w和小u这件事,直到能完全分辨、掌握
看吧,孩子并不是犯了错就改变不了,而是他们需要一个适应和接纳的过程
如果孩子一犯错所承受的,都是焦躁的打击、无助的批评,那糟糕记忆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还顾得上做了什么事、犯了什么错呢
而孩子出错时,我们家长小声提醒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正确认识错误、理解错误、然后才能真正改正错误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02
孩子委屈时
小声共情更易产生信任
在以前,总觉得养育孩子就是在生活上尽可能地不亏欠、不苛待,在学习上竭尽所能地辅导和培养,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可真正体验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后才发现,家长就是一个全能的职位
我们不仅是营养师、辅导师、管家、家庭医生,还需要成为会点读心术的心理开导师
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她在家一分多角色,也尽可能地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一直以来,她也认为,只要在饮食上、学习上、生活上、还有健康上把控好,那孩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
可结果呢,女儿本身就柔弱的性格,到了学校后三天两头就回家告状说“我同学欺负我了”
刚开始的时候朋友还不在意,总觉得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也觉得女儿是养得太精细的原因,才会回家经常“告状”
大概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内心吧,朋友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像前面那样细心妥当,每次都不耐烦地回应说“这么大的人了还被欺负,真丢人”
直到女儿读三年级之后,她突然发现孩子并没有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见到人不喜欢打招呼,在家里和家人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有一次,她甚至亲眼看到女儿被几个同学指挥着去买奶茶的趾高气扬模样,她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孩子:“你哑巴吗?人家使唤你都不知道拒绝吗”
女儿委屈地低下头,不讲话
妈妈气急了,拦住那几个孩子想要讨回公道,在妈妈的问责下,那几个孩子也坦言说“我们经常看到她一个人独来独往,以为她家里没有人管,所以才…”
看吧,小朋友就是喜欢欺软怕硬
再想想孩子以前回家说“被同学欺负”时的不耐烦回应,朋友也明确了孩子现在为什么会怕她的原因
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小声和孩子讲话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特别是孩子受欺负的时候,最需要大人的理解关心还有支持,如果我们一遇到事情就指责抱怨,那孩子一旦产生防备和芥蒂之心,不管再发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守口如瓶,哪怕是受了再大的委屈,也是独自承受着
不想孩子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也不想孩子受到委屈后独自承受,那和孩子建立信任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养成和孩子小声说话的习惯
03
孩子反抗时
小声沟通才能控制情绪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总喜欢顶嘴、做什么事情都要反着来
可事实上,反抗才是孩子“长大了”的标志,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也是可塑之才
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层觉悟,总觉得孩子反抗就是忤逆、不听话,甚至还想尽办法去打压、控制和驯服孩子,那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是两败俱伤了
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记得从幼儿园读书时就特别聪明,见到人也是属于自来熟的性格,基本上和谁都能打得开关系
也因为乐观开朗的原因吧,男孩在幼儿园里特别吃香,哪个同学有生日宴会都会邀请他去参加
可男孩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一直觉得“人缘好有什么用,学习好才是王道”
为了让男孩的学习也如他的人缘一样受人欢迎,她每天都给孩子安排大量的作业习题,妈妈也曾不止一次表示“没有人家一学就会的学霸天赋,那我们就只能笨鸟先飞了,每天多做一些题、多学一些知识,肯定就能慢慢赶上别人”
如此一来,男孩就没有时间出去玩了,对于同学的生日会邀请,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跟妈妈保证“回来一定把作业乖乖完成,”,可妈妈始终认为“规矩就是规矩,没有写完作业就是不能出去玩”
于是,在不止一次爽约,不止一次无法自由决定自己的行程后,男孩开始憎恨他的这个妈妈,每次和妈妈讲话的时候也变得咬牙切齿,甚至到了“见面就互掐”的地步
看着被自己儿子如此憎恨的模样,妈妈心寒极了,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即便过去所做的一切让孩子不满意了,可那都是为了孩子好呀
讲真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句话,过去兰妈也对自己的女儿不止一次强调过,可最终总结出来的经验却是:
你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限制孩子自由的枷锁,我们所强调的“为你好”,也不过是为了控制孩子的道德绑架而已,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绑得有多紧,他们渴望自由的内心需求就有多强,直到拼尽全力去反抗
所以,孩子反抗就是为了做他们自己,这本质上无错,也不应该去极端地制止打压
即便是我们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所言所行需要得到一定的提醒和纠正,但那也仅限是小声沟通里的点拨
如果不相信小声沟通的力量,那就回家后改变自己的讲话方式、降低讲话音量,然后再多跟孩子聊一些他们愿意聊的话题
比如,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吗?爸爸妈妈随时静候佳音,我们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你就行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尊重、和改变,当孩子感受到这些后自然就会慢慢亲近了
又或者,拍拍肩膀,小声告诉孩子:“想说什么就大胆说出来吧,爸爸妈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这样说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他的态度,一旦明确了这份态度后,他们和父母之间的话题就会直线上升
那么,关于父母最顶级的觉悟,是克制“吼孩子”的糟糕情绪这一点,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