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经济学: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提出很多反常识的理论,作者亮明一个核心观点——别忘了,常识曾经让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因为太依赖常识了。
在我们的常识里,性伴侣越多,感染性疾病的几率就越大。但是作者却在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观点——性越多,越安全。这听起来不可思议,耸人听闻,作者何出此言,他的依据在哪里呢?这个依据可以用“稀释效应”来解释,当一个群体中新增了一些性行为较为保守的个体,他们可能会“稀释”那些高风险性行为的个体,从而降低整个群体的疾病传播风险。如果保守的健康人能更开放,也有利于安全性行为的推广,一方面,放纵的人无所克制,自暴自弃,损人利己,任凭疾病传播;另一方面,保守的人守身如玉,视性行为如洪水猛兽,这种割裂的局面,对于安全性行为的推广是不利的,因为纵欲的人不在乎,而保守的人不敢尝试。如果保守的人适当开放,因为人们有进行健康性行为的需求,他们就会去学习安全性行为的相关知识,开放地讨论性话题,那么人们对于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可能会提高,从而降低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作者第二个反常识的观点:越抠的人越慈善。有个守财奴住在一个简陋的屋子里,为了省钱,他连灯都不点,黑灯瞎火地生活,房子里几乎没有暖气,因为煤也要花钱,他不吃大餐只吃自己做的稀粥,更不可能花一分钱雇人伺候自己,比如给自己找保姆或者司机,想都不会想。因为他这种极端抠索的习惯,大家蔑称他为守财奴。但是作者却说,这是一个不公正的指责,因为他让自己的灯不亮、盘子不满,他留下更多燃料、更多食物,这些燃料和食物,可以留给别人用;他自己从来不雇用别人,这样邻居就可以更方便地雇用到想要的人;而且,他减少生火用煤,矿工们从地下挖出更少的煤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一来,本不想成为矿工的人就可以自由地为自己或其他人提供更多服务。从结果上来看,达到了慷慨的目的。
作者的第三个反常识观点:他支持给病危者拔掉呼吸机。因为呼吸机是稀有资源,需要用呼吸机的人排长队,拔掉这位患者的呼吸机,就可以给其他患者使用,其他人可能更紧急,而且,其他人越紧急,拔掉上一个人呼吸机的动力越大,让更需要的人用上,也是间接带来了慈善的效果。
除了挑战常识类的观点,作者还对其他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比如生育的确会对大部分女性的收入产生影响,早生孩子一年,平均整体收入会下降10%,但人生不是模版,个体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条件调整生育与事业的比重,在具体事件上进行取舍。另外,勿以善小而不为,救不了整体,不等于救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个体来说,被拯救就是获得了100%全世界,拯救一个个体和拯救千万个个体中的一员是一样重要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