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点:中国11月制造业PMI三连升,供需两侧均回升,政策效果初,与此同时,欧美11月PMI出炉,“美强欧弱”格局延续,全球经济将何去何从?

解读:

从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维持“美强欧弱”的鲜明对比。美国制造业PMI攀升至近半年来的峰值,新订单指数已迈入扩张区间,有效补充了日益减少的积压订单量,预示着特朗普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落地,国内商品需求下滑趋势得到缓解,企业信心显著增强。此外,原材料成本下降刺激补库意愿,加之保护主义政策前景影响,美国生产商倾向于加速“抢进口”,扩大投入品的采购规模,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再通涨”。欧元区维度,德国经济持续面临产需不振的挑战,企业运营环境趋紧,叠加德国大选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与南欧地区潜在的债务危机风险,欧洲经济前景难言明朗。就外需层面,美国库存回补对中国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新型“抢出口”正为当下企业盈利提供支撑。

回到中国,11月供需两侧同步复苏,且出现需求回升幅度快于生产,导致产需缺口收窄,其中通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4.0%以上,彰显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相关行业的拉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回升,表征前瞻性民企景气度的BCI指数上行2.4个百分点至50.5%,时隔5个月重回荣枯线以上,意味着当前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全面优化,“挤出效应”有所改善。价格上,原材料价格回落幅度大于出厂价格,企业成本端即时压力得以缓解,短期反映终端消费尚处以价换量阶段,政策效果初步验证,核心CPI止跌企稳,成本压力逐步转嫁,促进政策落实与预期改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量价齐升周期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

12月市场顶住强美元压力迎来“开门红”,商贸零售、汽车领涨两市,资金流向消费品板块,说明产需差修复过程,潜在补库正在发生,未来价格指数有上行空间,资金对顺周期企业信心度较高。进入12月博弈焦点重回政策预期,特别是,市场罕见股债双牛,国债利率下破2%关口,整体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宽裕,同时国新、诚通公告获批5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超预期财政刺激下,内需市场逐步完善确定性较强。所以,投资者宜以当前PMI数据为基准,分析传统基本面因素的扩散效应,同时结合行业库存周期的变化,审慎评估并调整自身持仓结构与业绩表现之间的契合度。

本文仅记载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与心得,不代表所任职机构的立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所发布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