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银行的新规,12月即将落地
取款转账等办理需要提供材料
大额转账更是难上加难
“提前预约”“身份证和银行卡齐全”
那柜台办理岂不是更难?都转向线上平台
年轻人容易,老年人怎么办?
银行的出发点是为了“防诈”,可是银行更多的应该是服务,新规到底是防诈的盾牌,还是老百姓的负担?尽管银行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复杂和繁琐的审查流程有时会让普通客户感到困扰。有些时候,这些安全措施虽然增加了安全性,但却也拖慢了交易速度,甚至在关键时刻,可能让客户错失最佳时机。
某位来自河北的女士,本打算通过银行转账救治病重的亲人,但由于银行要求提供一系列证明文件,最后耽误了时间,差点错过了挽救生命的机会。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想问:银行到底是为了保障客户利益,还是在给客户增添负担?如果规则过于严格,是否会让客户在急需时感到无助?
银行的新规让取款和转账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涉及到大额资金时,客户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例如,很多客户在办理大额转账时,往往被要求提供转账用途的证明。这些额外的手续,虽然可以有效防止资金被用于不正当的用途,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却显得过于麻烦。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繁琐的手续可能成为拖延时间的原因,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
有人说:银行可能忽略了银行服务的本质。即使为了防诈骗,在技术达不到全方面防诈骗时,就应该多从服务角度去完善和提升,而不是一味限制老百姓的存取款自由,钱,并不是银行的,而是老百姓存放在这里的。储户和银行都有各自的责权利,银行没权利对储户进行单一的越权、越级限制处理。”虽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数字化服务可能非常便捷,但对一些不熟悉互联网操作的老年人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当然,必要的防诈我们得给银行点赞,毕竟,老百姓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存不存在一些银行过分解读,层层加码呢?明明是正当用途,尤其是生意人,大额取款转账等本就是正常行为。面对这种情况,繁杂的手续究竟是防诈还是防储户取款?存款的时候各种优待,大额取款时又是各种不合规。钱存进去容易,取出来这么难,不能打着“防诈”的帽子,让便民服务变得不再便利。
当下很多百姓对银行信任的缺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服务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防诈的牌要打好,服务的本,更不能丢。要做好防诈,除非相关单位做出预警,否则,银行在合理说明后,不应当层层加码设限,拦截用户取款,这对于急需用钱的人来说,无疑是过度消耗。
银行想打好服务和防诈两张牌,应该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数字化工具的群体,如老年人等。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服务、简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便捷共赢”,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在安全与便捷的“天平”中,找到黄金分割点,才能让银行的服务真正做到:高效、便捷、有温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