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东北军在抵抗日本侵略上都做了什么?

日本人对东北的觊觎由来已久,但东北军的存在,始终是日本人心中的刺,而且张作霖对日本并不是很感冒,所以他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在皇姑屯。火速接任的少帅张学良,则迅速地拿下了东北的控制权,然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归属中央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兵员达20万,其中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当时的东北军可以说是最好的,不但有不少大炮,还有200架飞机。你别小看200架这个数字,如果你知道当时中央军也仅仅只有二三百架飞机的话,你就知道东北在武器装备上是如何的富有了。

而此时,占领东北的日军有多少人呢?只有一万多人,东北军几乎是其20倍!而且战力与日军相比,并不落下风。

但这没有什么用,918事变时,在日军的进攻下,张学良实行了不抵抗政策,强大的东北军只好全线撤退,一枪没放,一炮没开,而且许多重武器和战略物资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很快,东三省就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张学良本人在19日同《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枪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溃逃的东北军,则只好撤退到平津及河北、察哈尔和热河一带,眼睁睁地看着老家被日军占领。

流离失所的东北人民,只能唱着《松花江上》来寄托对失去故土的悲伤之情。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东北军都撤了,还有一部分不同意所谓的不抵抗政策,坚决选择留下来抵抗日军,其代表人物是马占山、李杜、黄显声等。

东北军是如何来到陕西的,又干了什么?

撤出关外的东北军,这时已经变成了游子了,张学良已经不能完全自主的指挥这些军队的行动,因为老蒋干涉起来更加方便了,要知道,此时东北军基本上都是在老蒋实际控制的地盘上讨生活。

那么老蒋会让这些东北军干什么呢?自然不是打日军。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老蒋不甘心围追堵截的失败,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总,有了司令部,就要配置部队,这老蒋就把目光对着了东北军,一纸命令下来,张学良的东北军就被调入陕西和甘肃,按照老蒋的命令对付红军。

这张学良的东北军此前应该没有怎么和红军打过仗,或者说基本没有接触过,并不知道红军的战斗力如何,但老蒋的命令让他有了深刻地体验,而且还是那种直入心扉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军在大的战役方面,和红军有两次,都以惨败而告终。

不知深浅的东北军大马金刀地进入了红军的地盘,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遭到红军第15军团的伏击,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109师与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战斗中,伤亡达6000余人,而红军方面仅付出800多人伤亡的代价。

东北军在和红军作战的过程中,不断的损兵折将,红军方面又释放了被俘的东北军士兵,并且发布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张学良及东北军对与红军作战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当前主要任务应该的共同抗日。但老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依然催促东北军向红军进攻,甚至亲自督战,这为后来发生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去南京前,是如何安排后事的?

张学良的东北军与老蒋的矛盾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的东北军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共同发动了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西安事变,老蒋在华清池被抓。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跟随老蒋的国民党军政要员。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元冲则在兵变中被杀,十分可惜,因为邵元冲是一贯主张抗战的,他曾说:“寇日深,中枢再不决杀贼,民必尽去,亡无日矣。”在要求老蒋抗日的兵谏中杀了主张抗日的主要人物,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蒋答应了全部抗战要求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释放了老蒋等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可以说是民族之幸,也是属于自由身的张学良做的唯一对得起东北父老的一件大事。

因为后面他决定亲自护送老蒋返回南京,刚下飞机就被老蒋囚禁,这个结局,实际上也应该在张学良的预料之中,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囚,几乎就是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去了南京,谁接手了东北军的控制权?控制力如何?

庞大的东北军失去了主帅,一下子群龙无首。那么,前面说了,张学良对可能被扣留是有心理准备的,正常情况下,是会对东北军的未来做出一定安排的。

据记载,张学良在离开西安前,将立即委托杨虎城和于学忠代他指挥东北军的手谕交给了杨虎城,然后于12月25日下午4时与蒋、宋等登机奔南京而去。

于学忠当时是51军军长,驻扎在兰州,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支持者。

但对于没有了张学良的东北军来说,显然于学忠的控制力还是有点弱,并不能完全统一和控制东北军上中下官兵的意志。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控制是历史形成的,于学忠虽然能力很强,但显然不是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学忠

张学良被囚禁后,东北军的混乱与内讧,影响巨大

由于于学忠并不能完全控制东北军,加上在张学良被扣留问题上各派做法的迥异,直接导致东北军的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发生了流血冲突。

实际上,无论是元老派还是少壮派,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老蒋放入,让张学良重新回归东北军。

元老派阅历丰富,主张以妥协换取张学良回归,但少壮派不同意啊,认为老蒋不可靠,主张以战逼迫老蒋放人,并且认为元老派都是投降者,双方的立场已经无法调和。这种情况下,一场腥风血雨不可避免。

1937年2月2日,少壮派领导人、激进的抗日同志会的主要成员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中下层军官,率领同情他们主张的特务团发动军变,枪杀了东北军主和将领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史称二二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以哲

曾经在前一天被特务团包围在住所的于学忠与何柱国一起躲入杨虎城公馆,才幸免于难。

政变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势头很猛,但终究势单力薄,除了得到十七路军部分旅团长和西安城内左倾力量的同情外,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东北军的支持,孙铭九等人不得不妥协,连夜逃离西安。

政变的主要领导人逃离,那些下级军官就没有什么好果子了。王以哲所属东北军67军对发动政变的少壮派进行了无情的打击,那些激进的少壮派分子被处分或清洗,其中枪杀王以哲的特务连连长于文俊被剖腹,高福源被枪决,4个团长被扣,一个营逃跑。

需要说明的是,被杀害的王以哲是中共党员,1936年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铭九

此次事变影响巨大,张学良留下的核心管理队伍人心涣散,土崩瓦解,东北军的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等部队直接投靠老蒋,脱离东北军,曾经强大团结的东北军辉煌不再。

东北军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方面也生了间隙,互相猜忌,不再具有此前的亲密合作关系。

至此,因西安事变所结成的红军、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组成的三位一体合作关系宣告终结。

接张学良安抚军心,被老蒋分散东调

应该说,张学良选择去南京,这个行为实际上就已经把东北军的未来置入了险境,选择去南京,是张学良个人行为,但他又忘了自己是东北军的主心骨,从这个方面说,张学良的行为是相当自私的。

东北军的内讧,给了老蒋拆散东北军的绝好机会,他一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他的结拜兄弟张汉卿帮他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看二二事变后,老蒋是如何控制东北军的,以及东北军各部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