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出门时左兜钱包、右兜钥匙,远不及现在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畅意感觉。在如今的数字信息化社会,密码锁可以安装监控摄像,实时传输到手机;家里的热水器、空调等也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提前打开;甚至出门忘记关灯,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关闭操作。
可以说,中国人对3C科技产品的依赖完全映射出了我国科技的发达程度。这些产品让我们享受便捷生活、链接宏观世界的同时,也在微观中搭建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信息通信、智能互联、大数据、AI、云计算这些与3C产业相关的词汇,给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进科技”的代名词。在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体验时,有没有考虑过它背后的隐藏代价呢?
就像此时此刻,你正对着的手机或电脑,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符号,从它的生产、包装、运输,到你使用它浏览信息、存储数据,甚至到它最终报废或回收,每一个环节都在产生二氧化碳,就像我们人类每一口呼气一样。
亿欧智库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2012年以来,中国3C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3C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120万吨标准煤。另外,3C制造业有完善的上中下游供应链体系,涵盖了电力、供热、工业、交通运输等多个相关产业。这些产业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近八成,可想而知,3C有足够的“实力”成为继工业、建筑、交通之后的第四大能耗大户。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如果有人觉得这样的说法有点儿武断,我们可以进一步下探3C产业的细分领域。比如,有着“科技核心”之称的数据中心。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量已达到15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碳排放总量为0.84亿吨。预计到2030年,该领域能耗总量将超过4000亿千瓦时,若不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的二氧化碳排放或将超过2亿吨。
要知道,我国碳排放主要与电力生产挂钩,2023年,我国以农林牧渔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占比中也仅有1.39%。数据中心的1.6%,只是3C产业用电的一部分,加上工业制造端、物流运输端、电信传输端等各链条,这个逐步叠加的数字,会引发一个质疑:科技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
华为,作为3C企业的领头羊,曾做过一份题为“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报告。它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技术进步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反之,科技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为此,华为用自身的企业双碳愿景,印证了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相辅相成。
华为,曾被形象地誉为“中国科技力量的代表”,作为可以与苹果公司抗衡的,中国本土的信息通信技术品牌,其在实现碳中和方面也显现出了大企业的前瞻与格局。
在华为的碳中和行动路径中,其对自身的生产、对企业的管理、对合作伙伴的把控,做到了高度的一视同仁。
比如,在产品设计、制造及运营中,华为通过融入节能技术,以优化数据中心能源管理,提升能效。在数据中心和办公大楼,华为选择安装光伏,并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来提升绿色能源的利用。
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总部大厦
华为将部分资金投入到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解决方案中,比如华为逆变器、数字运维系统、新能源汽车等,用产品技术直接响应绿色发展。此外,华为也会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和耐用性。
产品要严格把关,员工也要严格管理。因为在华为看来,企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员工自下而上的认同。华为公司内部会定期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对环保的认知,并鼓励员工,以实际行动真正走入低碳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环保宣传大使。
想要成为华为的供应商,更是需要通过很多道门槛,入门门槛是一系列环保测评。门内还有华为为供应商提供的多种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能效、减少废物、优化资源使用。华为也鼓励其供应商设立碳减排目标、制定碳减排计划并实施减排项目。同时,供应商的碳排数据必须是公开透明的,并会经过不定期的检索和抽查。这也使得华为连续多年在IPE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排名中,榜上有名。
有着诸多方面的严格碳把控,2023年,华为的可再生能源报告上被记载了这样一系列值得称赞的数据:2023年,华为公司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7.2亿多度,同比提高84.2%:清洁能源电量近28.7亿度,占总用电量比例超过50%。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优化物流包装,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引入新能源车、货轮等运输方式,每年仅自营商品的运输过程可减少碳排放超过3150吨。
无独有偶,我国诸多以电子产品为主的3C企业,如小米、OPPO等都陆续提出了企业双碳目标,努力实现着“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
一直不曾从神坛跌落的小米,其产品一直走在创新科技的前沿。“产品生态链”的核心战略也成为小米发烧友持续狂热,多年跟随的关键。
在近几年的企业发展、产品创新中,我们不难发现小米的视野转向了低碳。就像今年SU7的成功发布,免不了有很多人质疑它的跨界动机。但基于技术的积累、商业的洞察,以及新能源的大势所趋和企业环保责任,小米还是成功了。
2023年10月30日,雷军曾再次对外重申小米集团的碳中和目标“2040年碳中和,并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小米汽车工厂光伏屋顶
对此,雷军将生态链的概念放到了碳减排上。“员工当家做主”原则,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专属碳账户,成为生态链的每一个链条节点。依托小米自身数据、技术、平台优势,碳账户系统可以记录和管理个人的碳排放情况。通过奖励机制,员工自发通过绿色出行、绿色差旅等行为,参与碳减排活动。利用这一工具载体,小米的低碳转型实现了由点及面的发展。
小米针对供货商,也建立了一套特有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以小米集团手机供应链为例,2022年,共118家供货商设立了碳减排目标,其中新增9家供货商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64家供货商已通过或正在进行第三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核查,50家供货商使用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不得不说,小米让低碳行动也充满了科技的乐趣。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是OPPO在2014年的成名广告语。十年过去了,这句口号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在为OPPO的超长续航买单。产品实力创造着企业运营的可持续,企业低碳行动也在书写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
OPPO在2023年首次作出了“2050年自身运营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从那一年起,OPPO面向欧洲市场,推动包装去塑,实现手机产品包装100%可自然降解;建立产品回收体系,实现2023年中国市场手机回收约110万台。
OPPO在滨海湾的数据中心也实现升级改造,采用新技术,使电力使用效率(PUE)降低至1.27,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它还在多处工业园区和通信网点建设了光伏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可减排2819吨二氧化碳。
OPPO全球算力中心
一桩桩一件件都彰显出OPPO的绿色理念,这种理念,也被贯穿至电池核心技术当中。其电池健康引擎曾获得了SEAL Awards颁发的“2023年商业可持续发展奖”,以超长使用寿命,减少废旧电池,实现可持续。更甚者,OPPO曾申请过一项名为“一种移动终端”的太阳能手机电池发明专利,并致力于投入商用,实现移动端的电量可持续。
从上述大厂的双碳实现路径中,我们可以再一次印证:科技可以与生态并行,环境保护需要科技的力量。
3C企业通过优化设备工艺(创新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科技型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产品创新、能源管理及资源再利用),员工以身作则等方式描绘着低碳路径。
在这一进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数字化运维系统的数据分析,优化光伏等新能源电站的运行效率,提升绿色生产力;
通过构建完善的充电网络,利用智能平台管理充电站,确保能源的高效分配与使用,同时积极探索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形成闭环的绿色产业链。
产品端,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引导供应链向低碳、环保方向调整,推出具有科技含量的环保、可持续商品,促进整个商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减少。
更可贵的是,民众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了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更多人愿意身体力行地加入环保行列;愿意主动了解新闻联播中高频出现的清洁能源;愿意放弃传统油车,支持电车出行;甚至愿意去追踪到底谁家的手机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少,更具环保价值。
再回到那个问题“科技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我们现在应该有理由相信,科技可以为生活创造便捷,也可以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关键就在于创造和使用这些科技力量的企业和个人,在科技与自然的共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毕竟,推动绿色循环经济,是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人的责任。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