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当遇到年迈老人独自生活,子女对其不管不顾,正义的力量就会谴责子女的不孝,可怜老人悲惨的遭遇。
然而,有这样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虽然不是绝对适用,但大部分情况下,一些有儿有女的老人,晚年得不到儿女的赡养,过得很凄凉,与他曾经的所作所为脱不了干系。
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生来就有的。子女对父母从来没有无缘无故地冷漠,更没有平白无故的恨,有的只是在父母的无理、偏执中,渐渐寒了的心。
如果不想让子女失望,不想晚年遭子女嫌弃,那么,老了以后,尽量不要向子女伸手要这三样东西。
1、向儿女要过多的关注
俗话说:老小孩。意思是说:人老了以后,性格会变得和小孩子一样任性、撒娇、喜怒无常,需要被别人哄着。
其实,人老了以后,之所以会变得和小孩子一样,归根到底是没有安全感造成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人会感到害怕,担心哪一天病了,不能动了,该怎么办?所以,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一些老人就想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儿女的注意,从而验证儿女的孝心。
身边一位独居老人,为了引起儿子的注意,每天在村里各种挑事,村里人隔三岔五就打电话让他儿子回家处理他父亲的事情。由于工作分心,频繁请假,老人的儿子被公司裁员了。得知此事后,老人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其实,在老人还能自理的事情,大可不必要过分引儿女关注,也不需要设法检验儿女的孝心。如果儿女有孝心,不需要检验,该孝顺的时候自然会孝顺你;如果儿女没有孝心,你花再多的心思检验,不但不会增加儿女的孝心,反而会让儿女更加厌烦你。
先有有德行的父母,才有孝顺的儿女。人老了后应该明白:儿女成家立业后,他们不只是你们的儿女,还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孩子的母亲或父亲,公司的职员……他们身上承担着各种责任和义务,根本无法时刻围着自己的父母转。
所以,身为父母,在自己还可以自理的时候,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给儿女添乱,这比什么都强。
2、向儿女要不合理的支持
有些老人喜欢倚老卖老,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够大,辈分够高,就理所当然地向儿女提出各种要求,让儿女无条件的支持并满足他的欲望。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前半生被强势的老婆压制着,不敢出声,不敢作。老婆去世以后,他仗着是家里唯一的长辈,倚老卖老,要求儿女为他做各种事情。
不想住老房子,让大儿子给他买大房子,地段、户型都挑最好的,完全不顾及大儿子的经济压力;
见到老朋友的儿女每天给老人100元的饭钱,他不考虑自己儿子的现实情况,非要让二儿子每天多给自己一些钱,让他可以在外面吃得好些;
遇到一个做事圆滑的保姆,以为遇到了真爱,偏要和保姆结婚,还要在房本上加上保姆的名字……
苏大强以长辈的身份,提出各种骄横无理的要求,以“孝顺”为名,让儿女不得不顺从于他。说实话,这样的孝顺并不值得提倡。
父母子女之间,本应互相体谅,互相关爱。这种不懂得体谅儿女的不易,只顾自己潇洒快活的老人,终究会寒了儿女的心,让儿女离得越来越远。
3、向儿女要超出他们承受范围的钱
所谓“养儿防老”,在一些老人的思想里,自己的晚年生活必须由儿子全权负责。如果儿子不能时刻陪伴在身边,为了获得更多安全感,也为了自己晚年过得更舒服,便不管不顾儿子的经济能力,向儿子狮子大开口,索要超出儿子承受范围的钱。
刘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定居外地,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刘奶奶;二儿子就在身边,靠种地养殖为生,平时对刘奶奶照顾也比较多。
刘奶奶清楚,大儿子离得远,指望不上,自己的晚年还是要靠二儿子的。为了让二儿子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刘奶奶就让大儿子拿出40万给二儿子盖楼房。
大儿子虽然在城里工作,但工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加之城里生活成本高,很难有存款,更别说40万了。大儿子东拼西凑了5万块钱给刘奶奶,并表示不是自己不帮,是真的没有那么多钱。
刘奶奶并不考虑大儿子的艰辛,只是一味指责埋怨大儿子,痛骂大儿子是个白眼狼,不孝子!
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并没有一个金钱数额的规定,只要儿女尽心尽力,父母理应尊重并理解儿女,不要伸手向儿女要超出他们承受范围的钱,不然只会让彼此难堪,让亲子关系陷入冰点。
结语:
人老了以后,务必要活得通透理智,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贪欲,伸手向子女索要不合理的东西,给子女增添麻烦和负担。
子女有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但这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理由。身为父母,应该体谅儿女的辛苦和不易,尽可能的帮助儿女减轻压力和负担。这样,儿女会感激于你,从而更加孝顺你。
人到晚年,务必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个淡然豁达的心境,理性且温情地经营和儿女的关系,认真且热情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