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并推动中小学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体化发展。AI教育的普及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AI技术,更为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打开了全新的大门。作为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总策展人、全国数字艺术大展特邀艺术家、万人AI艺术大展顾问,一山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对AI艺术的独到见解,并探讨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与挑战。他认为,AI艺术创作不仅是数字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将随着AI教育的普及,赋予更多人创作的机会,推动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和普及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山,著名数字艺术家。一山先生在数字艺术方面不仅进行了作品探索,还在教育、捐赠、理论、策展等领域推动数字艺术。他创作探索了数字圈、字母线、像素法、建模法等新的数字艺术语言。他捐赠多个数字雕塑到世界各地。他曾在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进行了数字艺术等讲座,在西南民族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开办数字绘画课程。他提出 “建构艺术 3. 0(艺术与科技的融入)”学术概念,并发表在重要媒介,并于202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他策展了全国首届、第二届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从而多方位推动中国数字艺术。

亚洲艺术:您如何看待AI艺术作为数字艺术领域的一个新兴力量?

一山:一方面作为新兴力量的AI艺术是广义的数字艺术长河中的高级阶段。广义的数字艺术发展是一个精进、提升、革新、迭代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1、新媒体艺术是其萌芽阶段。基于计算机语言、数字媒介辅助艺术家进行创作;
2、狭义的数字艺术是其发展阶段,主要运用具体的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全息技术实现沉浸式创作,通过传感技术实现交互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现实与虚拟共存,艺术与观众互动;
3、AI生成式艺术是其高级阶段。特别突出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GAN)进行创作,显示出智能化的特征:算法、数据等。人类指令后生成式技术创作门槛降低,人的能动性,创意性彰显,是革新性的进步;

4、AGI(通用)艺术是未来的数字艺术的更高层次的阶段。该艺术所需要的技术层面目前还未实现,但其高度的自主独立意识性,呈现以“技术驱动”向“智能协作”迈进,让人类为之追求,为其探索。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共同推进了“数字未来”,未来可期,未来可来!

另一方面从客观的上来看待,作为新兴力量AI艺术,目前也有局限性。

1.AI艺术不可能完全代替艺术家。首先AI艺术缺乏自主意识,只是人类数据的大集成,即可能有惊喜、有意料之外的新的边际可能,但更多的是集成创新!不是原创性创新的来源。
2.目前生成技术呈现不太成熟是现状,大模型不太成熟、大数据不完整,大算力不够强大。总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艺术表现,甚至出错,出丑。客观来究,AI艺术技术出现时间本来就短,这也难免;辩证来看出丑、出错的东西可是又是一种创新性的来源,

3、目前还需要狭义的数字技术来配合,由于作品生成出现不少缺陷。现实中,都是用过去成熟的狭义数字艺术技术进行修复补缺,甚至重新调色、调整艺术风格等,但应看到其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技术精进周期越来越短是大趋势,我们务必要有信心和决心!

4.AI艺术缺乏情感深度。由于没有自主意识生成出来的作品,无法体会人类的情感生活以及背后的深层人文关怀更难表现。目前只是人类输入带形容词的指令,带有创造者的情绪化词句,通过捕捉和辨识生成出来了作品,外在表现出人类能认知到的情绪传递,不是意识意义上的情感深度表达。

一山 《硅基新密码》 Ai视频 +AI音乐 2024年

亚洲艺术:在你看来,AI艺术与传统数字艺术相比,它能带来哪些创作上的突破与革新?

一山:从前提条件来看。用传统数字艺术这个词,我认为不太准确。叫过去的或以往的数字艺术为妥。用“传统”二字很敏感,AI艺术在创作上的突破与革新,我个人认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创作工具上实现了去手工化。过去狭义的数字艺术实现了对传统的水墨艺术、油画及水彩等美术的去纸、布化等,实现了无需实体调色,实现了比过去更大程度上的媒介革新。而今天AI艺术的创作工具不需要动手、动笔、动色,仅靠人类用指令即可生成作品,解放了艺术家的双手,极大地提高了创作的能力和效率。当然,生成出来是图像还是作品。还要看艺术家创作指令的丰富性和创意性,以及生成后对图像美感和观念性表现的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真正意义上的观念艺术。过去我们说的观念艺术更多需要的是通过实物化媒介来体现,需要工具来支撑。为什么说AI艺术真正实现了观念化,是去手工化、虚拟化的艺术,它将思想观念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家过去需要工具、工艺、技法、技巧等,现在AI艺术都不再采用。可以说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而对于创作者的思想观念、精神情感的表达要求越来越高。这“一低一高”,是工具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我说AI艺术是思想的艺术、观念的艺术、创意的艺术、精神的艺术。未来还要追求情感的艺术,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3、人人都是艺术家从理想变为现实。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强调的是艺术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事,而是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和艺术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却被所谓专业的技术、技艺、技巧、技法等条条框框拒之门外。不少有艺术天赋的朋友有些望而止步。今天AI艺术提供的这个通道打开了这扇通往艺术的大门。简单的指令、文字或者语音,通过生成式技术,迅速出图或视频或音乐,甚至AI电影和AI空间艺术等等。让人人都成为了生成式AI艺术的主人,这是多么神奇的艺术力量。不仅解放了创作者的双手,而是解放了人类的大脑。艺术家的梦想在现实世界还是理想,而在虚拟世界却能够实现。

一山 AI绘画+AI视频+AI微电影(一部手机独立完成)

以我自己实验为例,我用一部手机(互联网微型终端移动电脑)实践了多次,在手机上找到了AI软件(云端大模型),由文生成图像,然后选优,甚至多次生成,选好了理想的图像,然后再去生成视频,优先或多选,转换到视频编辑软件上,选择相对应的模板进行剪映出片,一部短视频或微电影就这样出炉了,多么神奇,实现了艺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是艺术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科技诞生了新艺术家,生产出新艺术。(当然大片制作还得几台大电脑同时运行,反复训练调整才能实现精品)

4、突破了创作中的传统思维。提高认知、突破边界、增强现实、高度交互,是艺术创作的终身追求目标。就AI艺术技术本身而言,就突破了传统的创作认知和边界。如“虚拟化”认知,拓展了创作的新时空,多维度的进行创作,画虚为实,也可以在云端进入虚拟世界创作;“扁平化”认知,突破古典的传统思维,创作出模块式、像素圈、数字线等新的创作语言;“去中心化”认知,使创作突破了单一、主题、进入到多元化的创作题材;“碎片化”认知,突破传统性模式化的创作习惯,可能化碎为整,碎片式构图等等,拓宽了认知,拓展了边界,产生出许多的新的创作可能!

一山 《三星堆之魂》 AI视频+AI音乐

亚洲艺术:您如何看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及在教育普及下AI艺术它的未来趋势?

一山:关于教育部发布的AI教育普及课,我认为这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也是我之前一直所倡导和呼吁的。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中小学AI教育的普及,这意味着从基础教育开始,AI教育将深入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具体来说,小学阶段注重感知和体验,初中和高中阶段侧重应用与创作,而高校则通过将AI纳入选修课,扩展各专业学科的应用范围。这样的普及不仅限于学术机构,还包括社会团体的团建普及,确保每个人都能接触和学习AI技能。

而AI教育普及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会淘汰人类,反而会淘汰那些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人。工信部推出的AIGC证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社会提供专业认证,帮助更多人掌握和使用AI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市场。

至于AI艺术,它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我认为,随着AI教育的普及,AI艺术创作将不再是少数专业艺术家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创作方式。随着技术应用和数字工具的进一步通俗化、傻瓜化,才能真正打下数字社会的基础,确保数字艺术能够广泛惠及大众。尤其是专业的艺术机构及艺术从业者,更应该将AI艺术广泛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去,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令人惊喜的精品力作,从而拓展艺术创作的边界和新的可能,推动艺术向更美好的未来发展。

AI艺术的突破与革新并无止境,其未来发展趋势还会出现:虚实共生、人机协同、融合发展、生态活跃、数智赋能等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护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万人AI艺术大展作为我国首次全方位展示AI艺术的整体框架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展示AI艺术成果的盛会,也是对未来AI艺术发展方向的大胆探索。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共同畅游在AI艺术的汪洋大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吟巴中”跨媒介当代艺术展在四川巴城记忆文创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