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我军大授衔前后,因为一些将军的的军衔没有达到预期,也发生了一些波折。

为了稳定军心,中央还专门下文件到军区,要求领导带头做好安抚工作。

然而当时关于十大元帅的人选,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争议,就连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看到授衔名单后,也表示了钦佩和认可,并指着陈毅对宋美龄说:“此人太厉害了!”

说来确实可叹,十大元帅有五位出自黄埔,而当时蒋介石对陈毅的军事才能和战场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毅其军事才能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为何在众多元帅中独得蒋介石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身革命

陈毅早年曾出国留学,是在法国加入的我党,算是最早一批党员之一,当时我国内忧外患,国内战乱频发,国外的留学生也总是低人一等。

陈毅和当时许多年轻热血的少年一样,他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

远赴海外寻求知识和技术,希望能够学成归来后报效祖国,改变国家的命运。

但现实和理想总有差距,现实中我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这些政权往往由军阀控制。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而不是真正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如陈毅和其他许多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所以他们一起罢课、游行,想通过这种抗议活动向政府表达不满和要求改革。

然而,却遭受到了当权者的镇压,陈毅更是直接被武装押送回国。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次经历坚定了陈毅弃文从武的决心,他认识到,要实现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独立,必须通过武装斗争。

回国后,当时比较出名的一些大型起义,比如泸顺起义、南昌起义,陈毅都有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与朱老总、毛主席等领导人一起,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战。

陈毅作为一个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子弟,此前遭受过的最大难题,也就是在法国读书时需要勤工俭学。

然而参加红军后,对比起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苦和累”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不过生活的苦难还是其次,陈毅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视线放低,着眼于贫苦大众的百姓,然后完成了自我蜕变。

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是他从原先只会读书写字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和政治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职上也从从班长逐渐成长为军中重要领导,然而私下里,陈毅付出的艰辛却不可为外人道也。

回顾那段时期,我们也只能从可以查到的资料中窥见一二,比如他曾六次负伤,其中包括两次头部中弹。

唯一没参加长征的元帅

1934年我军准备长征时,陈毅因之前在老营盘作战中胯骨粉碎性骨折,伤势严重。

当时我军医疗条件十分有限,陈毅治了两个月都站不起来,更别说随军长征了。

面对这种意外,组织上最终决定,让陈毅留在苏区,负责领导留守部队进行游击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授衔之后,陈毅作为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难免有人会出来说酸话。

但如果读过近代史,就会知道,陈毅在南方八省游击战的功劳一点也不逊于长征。

大部队离开后,留下的不说老弱病残,但战斗力也是极其低下的。

然而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陈毅带领部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长达3年之久。

这场游击战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他们除了要应对敌人的围剿,还常常面临缺衣少食、疾病肆虐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的策略和指挥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体现,再来后大家说起陈毅都会用到文武双全这个词,这个词在他身上就是字面意思的文武双全,而非形容。

陈毅虽然没有参加长征,但他带着人进行了3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减轻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压力。

总结来说就是,没参加长征的陈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重要的力量。

并在精神上给予了广大军民极大的鼓舞,这一时期也是陈毅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蒋介石对陈毅的态度转变

长征结束后,陈毅的声名除了在我军中广为流传,在国民党军中,他也成为高层领导比如蒋介石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主负责在长江以南的八省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有了之前南方八省游击战的经验,他带领的部队战果十分喜人。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在华东战场对战国民党军队,获得了多次胜利。

尤其是孟良崮战役,他和粟裕共同指挥,先是采取“围三缺一,网开一面”的战术,将整编74师包围在孟良崮山区。

之后经过几天激战,张灵甫被击毙,74师几乎全军覆没,蒋介石在战后曾表示:“共产党有个陈毅,我确是打不过。”

建国前后,开国大将和高级将领的职务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他们的祖籍和之前战役的地区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上海虽然遭受了半个世纪的国外殖民和国民党统治,百废待兴,但他依然是我国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经济、文化和战略地位十分之重要。

上海解放后,陈毅被任命接管上海政务,而并没有选择出生于上海或者周边地区的将军。

主要是因为陈毅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

当时的上海,社会阶层众多,民族资本家和外国势力的影响较大,也只有陈毅这种人品和作风值得中央信任。

还有一定手段能弹压各方势力的人才能确保上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稳定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陈毅也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他接管上海政务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社会秩序。

削弱民族资本家和外国势力的影响,确保了新政权在上海的稳定。

像陈毅这样文学素养极高,又会打仗,还擅于内政的人,别说国民党中少有,就是我军中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上海政权一稳定,蒋介石也意识到他带国军打回来的可能性已经极其低下。

所以站在私人角度,才有了1955年看到授衔名单时,与宋美龄说的那番话,总而言之,陈毅成为十大元帅之一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