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4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预期目标。
从GDP同比增速来看,一季度是5.3%,二季度4.7%,三季度4.6%。现在四季度都过了一半,好多人都在琢磨,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不妨从供需两边来分析。
“三驾马车” 筑牢经济底盘
消费、投资、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353564亿元呢,同比增长 3.3%。刚结束的“双11”购物节,商家不咋使劲比拼“最低价”了,可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还是挺高的。比如说,天猫有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了,比去年增长了46.5%。这里边呢,国际和国货大牌又都回到排行榜前面了,这就说明高客单价的消费 “天花板”升高了。
稳定的经济增长,少不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参与。这段时间,好多地方都一直在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力度,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那个挺喜人的“挖掘机指数”。
什么是挖掘机指数?简单来说,就是会根据实际市场情况,统计各类工程机械设备的开工率,这一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经营者把握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我们从数据上看中国活力。10月份的时候,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环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里有28个开工率都环比增长了。往长远看,从设备更新、厂房换新,到改造小区、更新城市,咱还有好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可都是重大项目的潜在空间。
以前,“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力,而现在那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三样”更有存在感了,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已经开始“走俏”。去年秋天,“洋网红”罗斯·特纳和雨果·特纳兄弟从英国出发,驾驶着上汽集团MG Cyberster电动汽车一路穿越欧亚大陆,在互联网上火了一把。
这样看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不断冒出来,给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带来了信心和活力。
技术创新 带动产业崛起
液晶技术一兴起,电视产业就迭代了,显像管就成历史名词了;数码技术一起来,相机产业就迭代了,胶卷也成历史名词了。
可以说,技术创新带有颠覆性,创新就是产业变革的动力、经济发展的引擎。2024年11月14日,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个历史性的时刻——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这个数字啥概念呢?2023年美国的汽车产量是1061万辆。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光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就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总产量都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这几年国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这些核心技术路径上都有重大突破,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新能源汽车三大技术领域都有领先优势。
10月份,宁德时代发布了“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这是全球首款纯电续航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能力的增混电池,让我们与增混“大电量”时代更近了一步;截至12月份,北京朝阳区五方天雅汽车服务园,已入驻理想、小鹏、比亚迪腾势、智己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共同打造汽车综合服务智慧平台……
这些都是技术供给带动产业崛起的一些缩影。要知道,全国各地都使劲发展新质生产力,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像电动汽车这样的传奇故事正一个接一个地上演,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动力所在。
需求侧和供给侧两边一起使劲,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的态势。这个过程中,政策红包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两新”政策,可是用真金白银的诚意,有效提升了家电市场的热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一共有2025.7万名消费者买了8大类家电产品3045.8万台,带动销售1377.9亿元。
从宏观角度看,最近几个月的增量政策把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好多领域都覆盖了。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加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年初提出这一目标说“5%左右”的时候,有人就说这是一个“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通过上面这些分析咱就能看出来,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咱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邮箱|bjwysbj@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