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真实的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这不是奉承话,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心理工作里面,我都会表达类似的观点。
因为面对自我,是需要接纳自身阴暗面的,许多不能被人知晓的弱点。
比如有个人,从小生活在贫穷的家庭里面,过惯了苦日子。长大以后他内心的愿望就是要变得富裕,要很有钱,凡是有钱的群体才会接触,没钱的就会看不上。
这种价值观,放在普通群众里面是会引起别人反感,这有点物质主义。
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其背景,去理解他的家庭,那么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态。
由于贫穷,母亲看不起病去世,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离开,这种创伤会激发人讨厌贫困的心情,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贫穷感到“仇恨”。
所以此时要接纳真实的自己,需要做到的就是接纳“自己爱钱”的事实,与此同时还得学会如何去面对金钱和生活中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理解金钱、贫穷还有自我该如何面对,学会把负面的情绪给消化掉。
从某种层面来讲,接受真实的自己,也是在挖痛苦的创伤,要面对那些无法言语的痛苦,这本身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既然痛苦,那么人就会自卑,总感觉自己不够好,会想着我到底是不是做错了,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别人讨厌我。
为了避免被别人讨厌,于是有些人就会采取讨好型的策略,迎合他人的期待来进行生活。
我不喜欢喝酒,但是职场应酬看到领导喝,那么我也得跟着去喝,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得起我,不会讨厌我的存在;
我喜欢干的事情是绘画,可是父母说公务员工作不错,很稳定,为了不被父母训斥,就认同父母的话去考试,当公务员,过着稳定的生活。
通过这些例子大家也能发现,这种生活的深层次原因不是“活出自我”,而是活出别人认同和期待的样子。
失去了主体性,人的幸福感荡然无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我内心想要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达到某种目的”。喜欢吃蛋糕,那么就会去蛋糕店买东西吃,这是知行合一。
但要是人喜欢吃蛋糕,却跑去文具店买文具,那这个人心理就会出问题了。
内心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
短期这样的行为还不会怎么样,顶多别人会觉得你别扭,感觉不自然;时间一长,麻烦就大了,生活、情感、工作方面会有许多困扰。
先是内心协调不一致,导致人际关系冲突特别厉害,时不时就要和别人发生矛盾,有时候人内心觉得委屈,别人不理解,情绪就要爆发,和别人吵架;
其次就是活得不自在。这种不自在就是过得很难受,别人能够开开心心的过,过得舒坦顺畅,你本人会陷入情绪内耗的状态之中。
明明我不喜欢,却还要迎合别人的要求去做,会有强烈的无力感。平时也会怀疑自己,我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抑郁的情绪接踵而至。
因此心理学上对于接纳自我的定义是比较严肃的,也会时刻阐明人接纳自我的重要性,意思就是指人不要太委屈自己的感受去生活了,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情感,得先思考一下自己内心想做的是什么。
想清楚了,再去行动,真正做到你内心想的和你行动能够一致的状态。
内心协调越是一致,感受表达自然,也能够随性而安,那么人就不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反之人的情绪就会起伏存在波动,陷入惴惴不安的状态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