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这个号的客官们 ♥ 都变得更美 更好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之前在想,为什么是一个中国人执着追求一段与英国战俘有关的历史。看完后明白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由那些不可磨灭的历史组成,不仅仅是反战的意义,更是生命的意义。那些只言片语下记录的片刻,哪怕只对一个人产生意义,都很有意义,更何况那些片段对很多人都很意义。我会想起泰坦尼克号里坚持到最后一刻的船长,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大副。就像这部电影里保护士兵的上校一样。

他会说“要想一个英国人一样死去”。也像那个带上军帽的战士一样“如果一定要去见上帝我希望我能整整齐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展现出勇气也是一种意义。要感谢这个导演,追溯历史就像让他们重新活了一遍一样,那些关于爱情的碎片,亲人的回忆,来自中国渔民的救援,以及存在过的证明,真的很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推荐

评分:★★★★☆

分类:战争 / 纪录片

里斯本丸沉没》让我想起了看过的同类型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多一个人见证,真相就多一份意义。”

这部纪录片完全基于历史事实,二战期间,一艘名叫里斯本丸的日本战舰从香港拉了一千多名英国战俘运往日本,在中国东极岛附近被驻守的美军用鱼雷击中,日军防止战俘逃跑用木板和帆布钉死甲板,等同于惨绝人寰的谋杀。英国士兵在绝望关头奋力逃出生天,甚至还要面临日军的扫射,最终在中国渔民的帮助下才有了一丝生还希望。导演方励就是纪录了这个故事,辗转英、美、中、日各个国家,找寻里斯本丸生还者后代,还原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大量史料搜集、实地调查、走访对话、模拟动画被有序组织到一起,做了整整七年,作为纪录片来讲非常扎实了,看到后面还是蛮感动的,有人都看哭了。诠释了历史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每一个死亡人数背后都是很多家人朋友的永久性伤痛,片中精选出的故事、讲述都很让人唏嘘,比如眼镜片里的照片、大哥写给小弟的信、英国士兵和中国女孩的爱情、报纸上的全家同框照片、逃离地狱一样的货舱、抚慰临死战友几天后感染身亡的善良人等等,揭开连亲历者后代都不曾知晓的历史瞬间。影片风格也从最开始的冷静纪录到后面越来越感性,和方励的个人特质融合到了一起。另一种思路的“中国故事”输出。

且不谈影片的叙事、剪辑等技术,光是能够跳脱中国本土的故事叙述视角,讲述国际性的历史事件,把中国渔民救人简化,着重事件还原,以及幸存者和遇难者的幕后故事,评分就值得上一个台阶。这种出自本能对历史的挖掘和记录,以及关注人的故事,是拍纪录片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对于遭遇事件的后代而言,和那些救人的渔民一样,方励也做了一次善良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去看看吧,他们已经不在了。全方位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看完才会知道“全部基于历史”这几个字的分量。往返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寻找当事人及时后人。从残留的录音、信件、照片中拼凑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容详实、精彩,情绪饱满。既让人瞥见人间地狱,又让人看到人性的光辉。既有求生的挣扎,也有面对死亡的无畏。更多的,是一位位后人,跨越历史,拂去记忆的灰尘,让这段历史永远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

看前以为会是歌颂中国渔民的人性光辉、民族大义为主视角,其实只占15%不到。绝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英军战俘痛苦、绝望的生存体验,他们对亲人的遗憾,幸存者的战后创伤,以及后人的纪念与追思之情。我仿佛沉浸地感受了上百次的生离死别,那份冲击力逐渐叠加,一点点渗入人心,真的很厚重。

方励的多重跨界身份(地质勘探学者、电影人、采访者、营销传播人),被巧妙转化为引导观众的路标——不仅在现实中定位了沉船的位置,也在片中重现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共同交织出英美日中四国相关人士的繁复视角。最动人的一幕就是最后白发苍苍的英国老人们来到中国东极岛,为他们未谋面几次的父亲悼念。800多个年轻人的亡魂,葬在这片海域之下,不容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奋不顾身,舍命去拯救盟军战俘的渔民们,他们不分敌我,只知道有人在海上遇难了就要去救,这种最朴素的大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最动人。

13岁时,他父亲出海再也没有回来,也是死在了海上。所以他15岁时,看到了落水的英国人,想也没想就冲去救人了。

最后老兵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

“战争是最无耻丑陋的勾当。

但我不会活在过去,

我要为未来而活!”

愿所有的等待

终将变成美好的遇见

2024,用记录触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