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学校都在陆陆续续举办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会
而每次一提到“家长会”三个字,相信对于那些自家孩子普通、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家长来说,心情是极为紧张、复杂的
兰妈也不例外,大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普普通通,在班上是属于比较靠后的名次
关于学习成绩呢,学校老师也曾多次打电话沟通,甚至相互交流了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方面老师实属尽心尽力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我的内心当中,对于家长会还是多少有些紧张、和焦虑的
特别是在昨天刚开完的家长会里,语、数、外三门任课老师的心情也是沉重的
从过去和现在的成绩对比来看,班上孩子们也基本上呈现两极化情况:
有些是以前能考八、九十分的孩子,现在只能考五、六十分
有些是每天上课英语书不拿、作业压根就不交,像英语老师举例留堂的三个孩子里,一个没有英语书、一个没有英语本,还有一个压根就不动笔写作业
还有些就是课堂上捣蛋调皮,没有听讲意识的一些孩子,他们上课根本就不听讲,作业也自然就不会做了
然而,再面对这些所存在的学习问题时,我听到家长们反馈最多的声音就是:
“我说了啊,孩子根本就不听”
“孩子回家后我也天天盯着写作业,可他就是磨蹭,光一科作业就写好几个小时”
还有一个家长,则是直接说出了在座大部分家长的心声
她说:
“现在的孩子是真难得管,管紧了孩子叛逆,管松了孩子不听话,像网上很多专家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家长们要耐心等待,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算孩子出现了问题要跟他们好好说,因为孩子基本上都是吃软不吃硬,你越批评打击、他们越叛逆反抗”
“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尊重孩子,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跟他好好说话,可结果换来的却是孩子又馋又懒的本性,难道我一直所坚持的尊重、好好说话都是错的吗”
听完这些,再结合家长会上,老师们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兰妈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好好说话,换来的是孩子又馋又懒的本性”
特别是以下几个原因,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导致孩子本性上又馋又懒的主要原因:
01
任何事都有原则
好好说话这件事也不例外
为什么我们明明尊重孩子的想法、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也轻言细语,可到头来所换的结果却是孩子又馋又懒的拖拉磨蹭,特别是学习方面的表现那简直就是一言难尽呢
家长会上,身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就一针见血地提醒道: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天性,其实就是在不停地试探,就像我的语文课上,孩子们从来就没有机会偷懒,因为我每一节课上都要提很多问题“
“比如,刚讲完一句话的时候,我就会喊一个同学起来让他重复我刚才说的话,如果他能重复对了,说明孩子在课堂上就认真听讲了,如果没有重复出来,也起到了需要认真听课的提醒作用,还有我在课堂上要求做到语文笔记,我会挨个检查,只要有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所有的副课都要在教室里补笔记,放学后没有补完笔记也不准回家”
“也因为我做到了足够多的要求、和原则坚守,所以在我的课上基本就没有出现过不交作业的情况,可数学和英语课就不一样了,两科老师都要带好几个班,特别是英语老师一个人带五个班,要管理几百个孩子,她根本就没有时间一个个地监督和要求,稍有不注意就会让有些孩子成为漏网之鱼,而这些孩子一旦某一次侥幸逃过检查作业了,他们的想法也是:反正老师也顾不过来,反正不交作业也不会怎么样,那我就可以直接不交作业了……”
听完班主任的这一番话,我突然觉醒了,也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你越尊重他、他们越渺视你,你越跟他好好说话、他们越是恶言泼语,完全不把人放在眼里
其根本原因就是:“好好说话”没有原则性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如此,在家里面和家长的相处也不例外
就拿孩子回家写作业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我们只是单单告诉孩子:“作业写完没有”、“你该写作业了”、“什么时候把作业写完”
这些话听上去是在跟孩子好好说,可真正有几个孩子能听得进去呢
这种只是趋于表面好好讲话的提醒,在没有原则性的要求下,孩子根本感受不到威严,自然也觉得“我愿意写作业就写,不愿意写就不写,没人能管得着我,也没人能强迫我”
那我们想要让“好好说话”变得威严感,就要在温柔的外表下用原则去牵制孩子了
比如,孩子想玩,写作业的时候就是不积极用心,那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
“关于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写作业,这本来是你自己的事情,也应该由你自己去支配,可妈妈还是建议你最好是先写完作业再去玩,倘若你今天的作业没有完成,那不好意思,哪怕今天晚上一整夜不睡觉也要把作业补齐,这是你作为学生的责任,也是妈妈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所以,在自由权利和自身责任之间,孰轻孰重,你自己考虑一番,妈妈也相信你可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此,在“权利”和“责任”的二选一情况下,我们既给了孩子充足的尊重,也给了孩子创造该有的理智和思考空间
02
好好说话是尊重
但这份尊重一定是相互的
我们都希望通过好好说话、和尊重孩子,从而跟孩子建立如“好朋友”一样的紧密关系,可好好说话是尊重的基本,但这份尊重也是相互性的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付出,那这就不叫做好好说话了,而是无底线的溺爱
有一位妈妈,因为从小是单亲家庭,再加上留守环境下长大的原因,她在她女儿的成长和教育方面,通常就是照着“以前的自己”去弥补着养育
比如,以前经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看人脸色生活,让她的成长和童年种下了高敏感度的自卑,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也走自己的老路,她不相信学校的老师,也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不管多苦多累,都会把女儿带在身边亲力亲为地照顾衣食起居、辅导教学
本以为如此尽心尽力,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一定不会太差
可结果呢,妈妈好好说话的背后,换来的却是女儿动不动就嫌烦、忤逆顶嘴的契机
印象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妈妈公司临时有事,需要她比平时早到半小时,为了不迟到、不耽误公司的安排,妈妈头一天晚上就跟女儿商量“第二天要早起二十分钟,好早点把你送到学校,然后我去上班”
但真正到了第二天早上,闹钟已经响了好几遍,女儿就是充耳不闻
妈妈着急地催她,她不理人
没办法了,妈妈只好上手帮她穿衣服,水杯和书包都提前背在身上等待着女儿随时出发
明明妈妈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可女儿始终都表现得磨蹭、烦躁,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只要妈妈一催她就发脾气
妈妈解释说“公司有事,临时安排的活儿,妈妈必须要早点赶去”
没想到,女儿听后却不耐烦地质问“有事也是你们的事,关我什么事啊?”
也就是那一刻,妈妈陷入了迷茫,她不明白,明明是倾尽全力、好好说话所培养出来的女儿,为什么如此不善解人意、还自私自利,根本就不能和她这个妈妈好好说话呢
听完这些过往经历,我的脑子里瞬间浮现了两个词:溺爱
确实如此,当我们在尊重孩子、和孩子好好讲话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跟我们好好说话,或者一开始的态度就比较极端恶劣,那孩子以前不懂得尊重,现在和未来也照样不会尊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明明跟孩子好好说话,最后却把孩子养成又馋又懒本性的根本原因
不想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那切记:尊重一定是要相互性的,我们在要求自己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要求孩子去尊重我们
比如,我们因为某一件事对孩子说了“谢谢”,那就捎带着问一句“我想要你回应一句不客气,这不过分吧”
这是礼貌性的回应,也是在和孩子建立回应性互动,再随着回应的交集越来越多,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紧密了
又或者,你出门时,主动和孩子报备行程,告诉孩子“我打算先去哪里、再去哪里,然后大概几点可以回家,宝贝记得帮我留灯哦,妈妈怕黑”,这种看似可有可无的行迹分享,其实也是对孩子分享认知上的尊重
一旦孩子形成“去哪里需要告知家人”的认知,那他们也会把这份认知运用在生活当中
届时,待孩子出门和同学一起玩儿时,他们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行迹
这就是行为产生习惯,习惯决定着亲子关系的好坏
03
别把孩子当庸才
否则话就永远不能好好说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表示: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讲话”
可事实上,等到我们真正因为某些事情需要和孩子沟通时,就会发现,原本想好的很多话,一瞬间就会变成“你为什么…”的责备话
甚至还有很多家长直接对孩子说一些“我对你真失望”、“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的话
也正是如此大的情绪反差吧,才导致我们原本想要和孩子好好说话的桥段,到最后无一例外变成了伤人的利器,也导致孩子不服不满地跟我们顶嘴叛逆
可见,想要和孩子好好说话、好好沟通,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控制情绪这一项,就让很多家长栽跟头了
在昨天的家长会上,一个从业二十余年的老师,她是学校的校领导,还教着五、六年级的学生
在孩子的学习、与成绩方面,同样作为一名妈妈,她则是抛开教师的身份,真挚地跟我们分享着她和她女儿经历:
其中,在讲话的过程中,她回忆说,她女儿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到了高二的时候也迎来了成绩最差的低谷期,只考了55分
眼看着就快要参加高考了,她和她的女儿都特别着急,还特意高薪聘请了数学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业补习,可孩子就是越补越没有信心,学习成绩也丝毫没有提升
没办法,看着女儿一天比一天焦躁的模样,她索性放弃了,然后对女儿说:
“补不起来就拉倒,我们考文科吧,不过有一点要记住,高考是不会录用考零科成绩的,你数学学得不好,不代表我们就放弃了,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你擅长的地方,这样才可以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去参加高考,然后发挥我们最真实的实力”
果然,高考结束后,老师女儿的数学成绩依旧不理想,但孩子的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政治,基本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高分成绩
这也算是没有办法里的取长补短吧,但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所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如果我们过度地追求完美,要求孩子做到每一科都学得出类拔萃,那在高负荷的压力下最后只能是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崩溃了
特别是过度完美化的过程中,我们还会被所谓的高期待所蒙蔽,对孩子身上的那些优点都充耳不闻,如果一个情绪没控制住,还会把孩子说成一个事事不如别人的“庸才”
兰妈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她的女儿算是圈子里学习比较省事的孩子了,回家后作业方面从来都不用家长去催,就能主动积极地完成
可朋友却并不满足,她觉得孩子英语和数学成绩考不到九十分以上,以后就会考不上好的大学
在整日的低分打击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明明以前考试的时候都能考八、九十分,现在勉强只能考到六十几分
在女孩的眼里,她也觉得“反正妈妈认为我没出息,反正我怎么做都是没有结果的,那还不如顺其自然好了”
看着女娃娃满脸丧气的模样,我突然明白:好好沟通就是给孩子带来勇气和自信的正能量
如果我们一边勉强自己跟孩子好好说话,另一边,你又把孩子看作什么都不是的庸才,那在这种负能量的认知下永远都不能和孩子好好说话
所以,想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关系,那我们势必要把更多的视线、和焦点都要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写作业,那就要改变过去的强势和要求,带着发现优点的目光去告诉孩子:
“妈妈发现你最近写作业的积极性越来越好了,那待会晚餐过后,我们就来比赛一下吧:在约定的一个小时时间里,你写作业,我来打扫卫生,我们看看谁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干完,好吗”
如此,当“好好说话”里的某一件事情,不单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时,在共同参与和比赛模式下,孩子才会真正做到积极参与、热情投入
那么,关于为什么好好说话,换来的是孩子又馋又懒的本性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