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是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美食,由于营养丰富,能抗饿,成为俄罗斯人的主食。鼎盛时,全俄60%的耕地用来种植黑麦,俄罗斯因此被称作“黑麦王国”。

黑麦原产于中东,因为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中生长,被培育成一种麦类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麦及其种植技艺走出中东,向外扩散。10世纪早期,黑麦传入俄罗斯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把黑麦烤制成黑面包,里面含有复合维生素及多种微生物,营养价值很高,不过它黝黑、厚实,不好啃,所以口感不佳,也不太好消化。但黑面包在俄罗斯还是大受欢迎,成为日常主食。这是为什么呢?穷。俄罗斯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人们穿得破破烂烂,食物也很简陋,有黑面包吃就不错了。

1721年彼得大帝启动改革,向西欧国家学习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俄罗斯这才奋起直追。随着经济发展,作为改革受益者,俄罗斯贵族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为改变寒酸形象,在饮食方式上,贵族发明了俄式服务。俄式服务是在法式服务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每位客人都配备专人伺候,一对一服务,事无巨细,一应俱全。菜量更是惊人,往往客人吃完开胃菜就饱了,可菜还在源源不断地上着。

只有沙皇、贵族及外国贵宾才有资格享受俄式服务,老百姓过的还是苦日子。不过,在沙皇的残酷统治和东正教的洗脑下,黑面包仍然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平民饮食。人们也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烹饪技艺,让黑面包更好看、更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也想方设法让其他的平凡食材,变得美味一些:

冷食:如西伯利亚煮饺,多肉多汁,携带方便,俄罗斯人经常带着它旅行;俄式冻肉,脂肪含量高,御寒效果很好;斯特罗加尼纳,把鳟鱼、鳜鱼、鲤鱼等去掉骨刺,冷冻以后切片食用;。俄式泡菜,色泽鲜艳、口感脆嫩,深受百姓喜爱。

蜂蜜:在蔗糖价格昂贵的时代,蜂蜜是平民获取糖分的主要来源。俄罗斯人驯化蜜蜂,发展出椴树蜜、沙棘蜜等高品质蜂蜜。食用方法也是花样百出,发明了晒塔、斯必腾等蜜蜂饮料,还有各种水果蜂蜜酒。

格瓦斯:人们将吃剩下或变质的黑面包进行发酵,酿成淡红色的酒,即格瓦斯。酒精含量仅1%,酸甜适度,用来解渴、解馋都合适,所以广为流行,成为俄罗斯的国酒。

伏特加:高度烈性酒,最高可达70多度。起初作为药品,但俄罗斯天寒地冻,喝烈酒正好能取暖,因此大为畅销,很多人把它当水喝。这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俄国人的国际形象。酗酒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都构成破坏,令统治者忧虑。但从沙皇俄国到苏联,都没能禁止伏特加

总的来说,俄罗斯平民饮食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跟俄罗斯人“战斗民族”的形象高度匹配。直至20世纪60年代,通过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普通人的境遇有所好转——终于能吃饱了。但吃得饱不等于吃得好,由于采取严格的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现象长期存在。好在70%的俄罗斯人在农村有一块自留地,叫“达恰庄园”。人们在庄园里蔬菜,养猪、养奶牛,自己解决肉蛋奶问题。苏联解体后经济崩溃,民生一落千丈,很多人是靠着达恰庄园的产出才维持住生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后,麦当劳、必胜客、可口可乐、汉堡王、邓肯甜甜圈等美国餐饮品牌涌入俄罗斯开连锁店,俄罗斯的餐饮市场被美国餐饮占据。这也刺激了俄罗斯本土餐饮品牌。它们一改国营餐厅的散漫作风,开始琢磨消费者口味、提高服务质量,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随着人们吃多了见多了,对美国餐饮的热情慢慢消退,特别是最近十年,在烹饪民族主义的推动下,风气已然扭转。

俄罗斯饮食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演变过程。饮食上的变化,不像军国大事那样波澜壮阔、曲折离奇,却能从细节处反映出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进程中人的思考与选择。今天的俄罗斯人已尝遍全球美食,品位和要求都提高了。俄罗斯饮食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粗犷豪放。今天的俄罗斯人,会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推陈出新,形成属于现代俄罗斯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