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吗?当利率的钟摆缓缓下移,那些曾寄望于利息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是否还能继续他们的“躺平”梦?

这是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最近一篇题为《靠利息生活的年轻人,又开始找工作了》的文章中的一个主题。在厚望的知识星球上看到这篇文章的推送,觉得非常有意思。

文章中的李浩,一个北京年轻人,曾凭借父母资助的小公寓和55万元的存款,过上了介于都市生活与隐士之间的奇特生活。每月1800多元的利息收入,让他得以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中维持一种看似安逸的生活。然而,当利率下调,他的每月利息收入骤降至不足1500元,生活费被迫压缩至每天50元。在北京,这样的生活水平意味着什么?吃饭、出行、生活用品,甚至养猫的开销,都变得捉襟见肘。他的猫,也从吃三四十元一斤的进口粮,降级到20多元的国产猫粮。

这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个时代,连躺平都成了一种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的主旨并非贩卖焦虑,而是更多地探讨当代年轻人追求躺平与现有的理财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然而,由于脱离社会过久,他们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尴尬的处境值得深思。

EarlETF关注的是基金和投资,我对于这种生活状况并不想做过多讨论。

但我倒觉得,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它揭示了躺平生活的困境,而在于它暴露了我们对待金钱的某种思维定式。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存款利息?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比如把存款转化为银行股的投资

这也是A股投资领域非常经典的观点:“存银行”不如“买银行”。

截至12月3日,工商银行的A股报收6.21元,根据万得金融终端的数据,对应的股息率为4.93%。虽然A股也有股息税,但只要长期持有超过一年即可豁免,相比目前五年期1.55%的银行利率,显然高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李浩的55万元存款为例,如果换成银行股,那么每年的收益将超过2.7万元,分摊到每月要 2259元,收入将比他原来利率下降前的利息收入更高,显然可以继续支持这种躺平的生活。

如果愿意,他甚至可以考虑购买工商银行的H股。同样截至12月3日,工商银行的H股报价为4.72港元,对应的股息率为7.13%。虽然内地投资者购买H股需缴纳20%的股息税,但即使按8折计算,税后股息收入也有5.704%左右,这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股息收入水平。

这个数字背后,其实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我们是否过分迷恋了某些被认为“安全”的投资方式?

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吊诡之处:我们总是在追求安全感,却常常因为对安全的执着而错失了真正的安全。就像那些把钱存进银行的人,以为找到了最稳妥的归宿,殊不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谓的稳妥,可能仅仅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这个利率下行的时代,年轻人的困境或许不在于“躺平”本身,而在于对财富增值认知的局限。当我们把视野局限在存款利息这一个维度时,就像是在用老地图寻找新大陆。这不仅是一个投资观念的问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的缩影。

当然,我也明白,对于许多习惯于银行存款的投资者来说,股票的波动性较大,尤其是在当前位置相比去年夏天我写《十万亿级灰犀牛》等好几篇文章看好银行股时,银行股已经上涨了许多,很多人会担心股价的大幅波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再看另一篇文章。

著名价值投资者陈嘉禾老师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投资需要自己做一把尺》。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讲述了他一个靠收房租为生的朋友。

比如说,我曾经认识一个靠收租为生的人,自己在一线城市有个四五套房子,每个月有两三万元房租进账,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这几年房价不稳,我想他肯定担心房子跌价,结果聊起来他却说:“反正我每个月租金不少收,我怕什么?”姑且不论他当时拿着估值昂贵的房子是不是好投资,至少这种“只看房子产生的利润和现金、不看房子报价”的思考方式,让他的情绪非常淡定。
那么,既然对房子的投资可以如此思考,证券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如此思考自己的股票呢?我们为什么要看着自己的账户,然后说“哎呀又赚了几万块”、“哎呀刚赚的几万块亏掉了还倒赔十万块进去”?我们可以学那个靠房子收租的人,把自己的股票账户打开,然后说:“这些企业每年给我赚十万元的利润、同时给我三万元的分红。至于它们的市值是多少,我根本不在乎。”

这看似简单的类比,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投资的本质并非追逐短期涨跌的快感,而是对长期价值的理性把握。 对于习惯了“心跳式”投资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对于那些购买银行股的投资者来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 我们追逐的是稳定可靠的股息收入,还是那虚无缥缈的股价飙升?这不仅仅是投资策略的选择,更是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的深刻反思。

“躺平”,至少在投资上不应该消极怠惰,而是对风险与收益的精准权衡。每个月能够收到多少股息,这些股息是否能够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股价的波动便不再那么令人焦虑。

投资,能否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它关乎我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尺度,关乎我们对财富的理解与运用。 这才是投资的意义所在,远超简单的数字游戏。

当然,你或许会担心银行的基本面滑坡,甚至银行破产。这其实也是许多人担心的。但这个问题在我去年那篇《十万亿级灰犀牛》中引用丁昶老师的书时,已经做过讨论。我对整个中国的银行股体系还是比较乐观的。

更何况,如果连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都撑不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性风险,你真的觉得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一定会非常安全吗?

当然,从投资角度来看,一个稳健的投资者不愿意持有单一的个股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其实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转而购买红利类的指数基金,比如中证红利ETF(515080)以及对应的联接基金(A份额:012643 C份额:012644),或许可以规避上述问题。

以最近这次分红基准日 1.52元派发 0.02 元计算,相当于如果 55 万元在基准日买入,近期12 月 2 日就可获得7236.86 元。我知道有不少读者,正是采取类似的策略,分红款应该到账,相信很多朋友们已经收到了红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12 月 3 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水平在 5.37%。既确保了分散,还有更可观的股息率。关于中证红利指数在过去十多年让投资者“慢慢变富”的历史,可以参看我的旧文《那些嫌它太慢的人,后来都后悔得想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审慎地选择我们的投资路径?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投资,但总有更明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更开阔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与金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