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华雅医院业务并非新华医疗唯一的“坏账”,近年来,关于新华医疗剥离部分医院业务的报道一直不断,新华医疗在2021年的年报中首次明确“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板块的不良资产”。
作者|宋爽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上市公司投资医院停业欠薪
据“中宏淄博”报道,11月6日,国企上市公司“新华医疗”(600587)旗下湘阴县华雅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湘阴华雅医院”)再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98,892.00元。
自今年5月份以来,华雅医院已经接连4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为41.22万元。相关案件信息显示,华雅医院接连被执行主要是因为合同纠纷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湘阴华雅医院是2014年湘阴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系新华医疗健康产业等单位共同投资1.2亿元,经岳阳市卫生局同意批准设置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
天眼查信息显示,华雅医院的前两大股东为山东弘华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华医疗健康产业(湖北)有限公司,分别持股持股39.4828%和20.3586%,而前者也是新华医疗全资子公司。
实际上,华雅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新华医疗公开的财报显示:2017年,华雅医院实现营业收入3314.52万元,净利润亏损830.31万元。自2019年起,新华医疗就持续通过公司以及子公司向其拆借资金为其输血,但是华雅医院的经营状况似乎并未好转。
期间,华雅医院拖欠部分员工薪水的消息也陆续传出:“该单位拖欠2023年9月11月期间的工资、2022年9月至12日期间的奖金和2016年到2017年的历年欠薪三项,涉及人员228名,涉及工资款2854658元。”
2024年1月15日,岳阳市委网信办在回复华雅医院职工投诉中还透露,华雅医院主要负责人因医保违规被公安机关刑拘。2024年4月3日,岳阳市卫健委公告湘阴华雅医院“主动申请停业”。
新华医疗:剥离多家医院业务
湘阴华雅医院业务并非新华医疗唯一的“坏账”,近年来,关于新华医疗剥离部分医院业务的报道一直不断,新华医疗在2021年的年报中首次明确“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板块的不良资产”。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医疗成立于1943年,于2002年9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医疗商贸四大板块于一体的健康产业集团。
2022年8月20日,新华医疗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拟将旗下两家控股子公司山东弘华、淄博弘新合计持有的上海辰韦仲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2.85%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陈伟。
当时的“辰韦仲德”除了控股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外,还控股包括西安仲德骨科医院、济南中德骨科医院、长春中德骨科医院、长春骨伤医院在内的多家骨科医院。随着股权转让的完成,也意味着新华医疗放弃多家骨科医院的部分股权。
除了转让辰韦仲德多家医院股权,据看医界了解,新华医疗近两年一直在陆续退出之前医院业务的投资。
2022年6月,新华医疗就曾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唐山弘新医院有限公司43.3333%的股权。而在2020年,又先后于4月、12月两发公告,拟出售其持有的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有限公司各70%、80%的股权。
实际上,在新华医疗的业务版图中医疗业务的占比并不高。有资料显示,2021年新华医疗的营收贡献主要来自于医疗器械,占比高达77.6%,医疗服务占比不足一成,仅占7.76%。
投资退潮,上市公司狂甩卖医院
尽管单以数据来看,医疗服务对新华医疗这家上市公司的贡献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从一度拿下18家医院,到近年来抛售医院股权的举动频现,新华医疗绝不只是孤例。
在前些年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红利下,医疗服务市场投资用“蜂拥而上”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房地产、茶叶、瓷砖、煤炭、珍珠养殖、医药等各路资本大举布局医疗,并由此掀起一股医院投资并购大潮,但随着潮水退去和跨界办医的局限,陆续剥离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
以“大输液”起家的上市公司济民医疗(603222)为例,自2015年以“济民制药”的名称登陆上交所后不久,该公司就开始因输液市场的萎缩而谋求转型,次年开始大举收购民营医院。2016年先是以3.44亿元的总价收购并增资鄂州二医院80%的股权,后又于2018年先后收购白水济民医院60%股权及郓城新友谊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
似乎是为了彰显转型决心,2021年,公司证券简称也由“济民制药”变更为“济民医疗”。然而,部分医院业务不仅未给上市公司提升业绩,反而业绩屡屡不及预期,于是济民医疗开始以股权回扣的方式出售所购医院。
此外,常宝股份、景峰医药、人福医药等上市公司均在陆续转让旗下医院股权。
2016年,从事能源及机械装备制造的常宝股份就开始谋划跨界转型医疗服务行业,2017年,常宝股份耗资9.92亿元收购医疗资产,但不足两年时间,就拟逐步退出医疗服务行业。去年年初,常宝股份还宣布剥离3家医院资产。
继2014年溢价收购多家医院后不久,景峰医药就开始了“卖”医院之路,其中,2018年景峰医药便宣布拟以1.50亿元出售已盈利的金沙医院100%股权。
2014年,人福医药曾宣布公司未来3-5年将布局约20家医院,但2018年以来,该公司不仅未能在医疗服务领域深耕,还先后出售其所持有的相关医院股权,并宣布逐步退出医疗服务细分领域。
对于上市公司“跨界”办医又退出的现象,业内人士曾多次提醒“入局需谨慎”:医院经营需要较长周期的市场拓展、资源积累和品牌建设等,并不是一门短平快的生意。
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曾表示,和其他行业不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缺的不是资本,也不缺医院大楼,缺的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营公立竞争机制,缺的是国际化的医生培养体系。(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