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你和伴侣谁管钱?
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里,张泉灵对黄圣依提出了灵魂三问:
“你有个人资产吗?”
“你挣的钱,你知道在哪里吗?”
“如果离婚了,你能靠自己的收入养活自己和孩子吗?”
而黄圣依的反应出人意料地迷糊:
“十几年来都是这样的,所以我并不知道个人账目。”
在他们的婚姻中,杨子负责“管钱”,而黄圣依则习惯了“听从安排”。
这种分工似乎正好映射了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
杨子主导大大小小的事务,黄圣依只需要配合就好。
可正也是因为如此,黄圣依才会渐渐觉得,自己的付出和需求未曾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回应;
最终导致两人开始思考“离婚”这个话题。
他们二人的现状,恰恰折射出了家庭中金钱分配与角色分工的深层关系。
不同家庭的财务模式,往往反映了伴侣之间的权力结构、信任程度以及彼此的情感需求。
如何谈钱,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婚姻的结局。
“我们家他管钱,
我想买个卫生巾还要他同意”
黄圣依作为公众人物,尚且因为缺乏“个人账户”而备受诟病;
而普通人的生活,比荧幕上要更加酸楚。
34岁的来访者小婷和丈夫结婚五年。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小婷辞去了高薪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
虽然丈夫每个月都按时给她一笔“家用”,但她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羞愧感”;
总觉得钱不是自己的。
一开始,丈夫大方表示:“我的不就是你的吗?”
可随着孩子的吃穿用度越来越花钱,丈夫也逐渐感觉到了压力。
为了节省用钱,丈夫对家庭的支出进行严格把控。
有一天,小婷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款很好的卫生巾正在做促销;
想到这是消耗品,她便拿了几包。
没想到结账的时候,丈夫的脸直接垮了:
“家里不是还有很多吗?怎么又买了?”
小婷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一击,瞬间羞愧得几乎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我知道他只是在权衡开支,但我总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她觉得自己像是被置于一个无形的笼子里,连这些最简单、最私人化的选择,也没有了任何自主权。
或许丈夫的埋怨并非针对妻子,只是单纯的经济考量;
但婚姻中的经济不对等,会涉及物质上的不自由,更是会涉及“自我”的不平等。
小婷的内耗和痛苦,正是源自她被剥夺的“自我”,她没有办法控制需要依赖别人的“羞愧感。”
还记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有一句话:
“金钱是通向独立和自由的最可靠工具。”
有时候,拥有一本能自己掌控的“经济账”,哪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都能够守护我们在关系里脆弱的自尊。
只有拥有这必要的自尊,我们才能在关系里更加从容自洽。
那么,是不是婚姻中的两个人,只要保持都有“个人账户”,彼此经济独立就好了呢?
倒也未必。
“自己挣钱自己花,谁也别干涉谁”
韩剧《夫妻的世界》中,有一个扎心的情节。
池善雨是医院的明星女医生,事业有成,婚姻美满。
她和丈夫李泰伍一直维持着经济的独立,互不干涉。
一开始,两人的生活井然有序;
可随着李泰伍公司出现危机,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变了味道。
李泰伍为公司资金周转发愁,池善雨提出帮忙,却被拒绝了:
“男人有男人的尊严。”
然而,危机发展到最后,李泰伍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瞒着妻子将房产抵押出去。
池善雨在得知真相后,非常难过:
“你根本没有把我当成可以信任的人!”
她难过的不是丈夫犯了财务上的错误,而是难过丈夫没有将她当做“自己人”。
有时候,“彼此独立”的经济模式,看似给了双方自由的空间;
实际上却在无形中削弱了夫妻应有的亲密和共同感。
双方各自保守秘密,也各自承担压力;
最终因缺乏沟通和信任,让“金钱”成为情感疏离的导火索。
“假性亲密”,让婚姻变成了貌合神离的表演。
金钱本身是中性的,但它在婚姻中却承担了更深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支付账单的工具,更是表达爱、责任和信任的方式。
“谁挣的钱谁自己花”听起来洒脱,但真正亲密的关系,永远不会排斥对方的参与。
婚姻有时候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彼此的家庭,也在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父母辛苦把我拉扯大,
每个月给他们钱怎么了?”
刚完结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当中,庄超英和妻子黄玲的关系,便承受着原生家庭的压力。
作为家中的长子,庄超英承担了包括父母、弟弟等整个家庭的压力;
这样对原生家庭的“孝顺”,甚至建立在剥削自己小家庭之上。
自己工资一个月只有70块钱,却需要上交25块钱给父母;
而家里还有两个高中生,一个大学生,拮据得不得了,正是用钱的时候。
每当妻子黄玲和他因为钱的事情争论,他也总是站在父母那一边,忽视妻子的感受。
直到棉织厂效益下滑,家庭经济濒临崩溃时,他才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争取:
“等棉纺织厂的工资发出来了,我再继续交工资。”
可是父母当场就翻脸了,觉得儿子是黄玲逼迫的;
还说他们每天订牛奶,自己都没怎么尝过牛奶的味道。
庄超英这才意识到自己以为的“责任”,很可能是一种“愚孝”。
对于他来说,支配自己的金钱,满足父母的需求:
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必然,更是一种深层的“心理归属”,是他维持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身份认同的方式。
他未能及时做到身份的转换,才导致妻子的需求被忽视,造成两人情感上的疏远。
心理学家厄尔·伯恩指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投资应是相互的,若某一方长期忽视另一方的需求,不仅会导致经济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孤立感也会逐渐加剧。
而金钱的流动,会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夫妻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当然有些“不信任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埋下了。
“老公瞒着我,负债几十万……”
结婚六年,叶琳发现自己对丈夫的信任正在一点点崩塌。
哪怕丈夫只是随口问一句:“我们要不要给孩子换个兴趣班?”
她的神经都会绷紧:“他是不是又欠债了?又在打什么算盘?”
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偶然。
那天,叶琳去车上帮老公拿手机,无意间跳出一条短信通知:
“如果继续拖延不还款,我们将联系你的家人、朋友,还有你老婆。”
短短几句话,让她的手心冒汗。
叶琳本能地翻开了更多消息:一连串来自催债方的信息,细数金额、催促还款,还有丈夫早前的回复:“能不能宽限几天?我正在筹钱……”
她攥着手机,质问丈夫:“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丈夫愣了几秒,随即抢过手机,冷冷地说:“你别瞎操心,这不是你的事。”
几天后,丈夫低着头主动提起这件事。
“我知道我骗了你,对不起……但现在真的没办法了,能不能帮我周转一下?先把大头还上,利息就不会滚这么多了。”
叶琳愣住了。
那个当初说要让她过好日子的男人,怎么变成了这样?那一刻,她的信任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再也拼不回完整的模样。
从那以后,她的心防变得越来越高。
每次丈夫提到钱,她都忍不住多想:“他是不是又瞒着我什么?”
财务隐瞒,就像一颗慢性毒药,不仅侵蚀着两人的经济状况,更一点点瓦解了感情基础。
叶琳心里的墙越筑越高,而丈夫的解释却越来越无力。
婚姻不是只有爱就够了,信任才是稳固的基石。
当一方将隐瞒变成习惯,另一方的心,就很难再彻底敞开了。
然而,金钱在婚姻中的影响,并非全是隐秘的负担。
在另一些婚姻中,财务上的透明与共享,能够成为彼此之间深厚信任的纽带。
“我两平时AA制,但有共同账户”
36岁的佳宁和丈夫丈夫婚后坚持AA制。
两人约定好,日常开销各自负责,但每月固定往共同账户存钱,用于买房、旅行等大笔开支。
朋友们得知后纷纷劝佳宁:
“都结婚了还分这么清楚,不觉得见外吗?”
佳宁却觉得这方式挺好:“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规划共同未来,为什么不呢?”
一次,佳宁要去外地出差,发现信用卡账单出了问题,眼看机票酒店的钱都付不出来,她有点慌,随口跟丈夫说了这事。
没想到,丈夫从容地说:“咱共同账户里的钱够周转,你先用着。”
“可是,这不是咱们买房的钱吗?”
“那是我们的钱,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有什么难处先解决了,家里的计划慢慢再调整。”
听了这话,佳宁心里一阵温暖。
AA制并没有影响两人的亲密感,反而让他们在独立中多了一份尊重与信任。
共同账户的存在,则是两人关系的桥梁:在明确边界的同时,也为彼此提供依靠。
婚姻中的财务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两人的就是最好的。无论是AA制还是共同账户,重要的是如何在规则中感受到爱与支持。
因为真正的“家”,从来不是谁为谁,而是“我们一起”。
婚姻中的财务问题,看似是关于金钱的选择,实际上却折射出伴侣之间的沟通方式、信任深度以及情感需求。
没有一种绝对完美的财务管理模式,每一对夫妻都需要根据彼此的性格、能力和关系状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无论是完全的财务独立、共同管理,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折衷方式,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决定都带着尊重与爱。
因为婚姻从来不只是经济上的联盟,更是情感和生活的共同体。
如果说金钱是一段关系的“冷数据”,那么信任、支持和包容,就是让这些数据有了温度的核心。
学会尊重彼此的参与感,理解对方的情感诉求,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持,才是婚姻长久稳固的根本。
婚姻的意义从来不是谁管谁、谁帮谁,而是“我们一起面对”。
在金钱和生活的细节中,携手规划未来,才是两人最温暖的共同财富。
真诚地邀请你加入德芬老师的《3天亲密关系体验营》,正确谈钱,好好谈爱。
现在仅需9.9元即可参与学习
*本文由珂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姝璇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