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冷冰雪催生热经济,如今这股浪潮有望“席卷”高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可以预见的是,政策的引领和带动下,冰雪人才储备将进一步丰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完善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
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在冰雪领域,行业的先行者们都怎么样了?哪些学校适合开展冰雪专业?从校园到社会,怎样的培养方案更有利于学生们完成适应和转变?
高校教育方兴未艾
从成立时间和发展规模等维度来看,冰雪相关专业还相当年轻。
品橙旅游搜索发现,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已开设的与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有冰雪运动、冰雪舞蹈表演,高职(专科)专业主要有冰雪运动与管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多数响应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设立。其中,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代表,冰雪运动专业的学科建设最为突出。
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冰雪运动”这一专业排名前7位的高校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及哈尔滨学院。公众号“中国教育在线”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还包括河北北方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北华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
简单来看,这一专业设置呈现出两大特征。首先是地域性:全部在北方,京津冀和东三省一带则更为集中——要学冰雪,就要去有雪的地方读书,这既是气候条件的限制,也是配套产业的引导;其次是体育和师范类院校占比更高:在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上,无论是职业运动骨干还是冬季项目教师,都属于专业需求和院校优势直接对口。
在人才培养上具体举例而言,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显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具备扎实的冰雪运动基本理论、熟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能够在各类学校、体育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中胜任冰雪运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和文化传播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以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继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持续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沈阳城市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付冰教授告诉品橙旅游,在高校教育中融合冰雪运动、体育旅游也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比如在MTA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中增设体育旅游方向教学、在本科培养阶段丰富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课程内容,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冰雪运动现代产业学院,再视招生反馈决定是否申请相关新专业。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单招招生计划可以向冰雪运动倾斜,在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设立冰雪运动高水平运动队等。
她认为,各高校、地方要如何利用这波政策红利,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资源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味抢占学科布局“高地”需要更加谨慎。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之外,地方管理部门在执行层面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在付冰看来,东三省地区因其冰雪资源优势,会对这一政策做出更加积极的回应。
行业期待专业从业者
“造雪速度赶不上买票速度”“排队半小时,滑雪两分钟”,各大雪场开板以来,多个热门雪场出现“人挤人”局面。同程研究院数据显示,随着冰雪旅游的持续升温,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机票预订热度,同比分别增长42%和36%。
行业日趋大众,大量新雪友第一次上雪体验,也使得教练资源供不应求。在去年就有坊间爆料称,头部教练的月薪可高达六位数。品橙旅游搜索发现,早至今年8月,就有滑雪学校发布教练招聘启事,提前为雪季招兵买马。
这其中,部分雪场的招聘确实存在门槛,如候选人必须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不过,更多岗位不会对学历提出硬性考核,相较之下,经验和资质更受关注:“0经验可投”相当罕见,“滑雪国职”成为标配,还有部分企业要求应聘者在上岗前通过内部的理论培训和考核。
“国职”,即《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共同颁发,共分三级,是目前我国通用和必备的从业资质,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持证上岗”。除此之外,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际滑雪教练协会成员国的认证证书也有相当的认可度,但目前其在国内的推广和适用程度较为有限。
在招人的同时,许多雪场也会作为教学场地,开展国职培训工作,一般为期5天,根据单双板和级别的不同,机构报价在3000至5000元区间。
滑雪教练或许是被提及最多,知名度最广的冰雪类工作,但这一市场的容纳量不止于此。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今年的招聘信息中,就提及了新媒体主播、造雪工、压雪车驾驶员、雪具维修、雪圈道工作人员等多项具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职位。
冰雪专业的加入,能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转机?
辽宁职业学院运动休闲与健康学院冰雪专业教师康馨元介绍称,除了致力于进行滑雪教练员培训的冰雪技术与管理专业外,在高职学校中还开设有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专业,着眼于培养与冰雪场馆相关的设备设施方面的运营维修和技术人员,比如场地的造雪、压雪,以及魔毯的维修和运营等。其指出,成立至今的短短两年间,本专业招生人数已从30余人扩大至300人,冰雪培训基地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且基本都继续从事冰雪相关行业。除了雪季的一线工作,也有许多学生也进入雪场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
打通校企对话和培养桥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方式。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付宏科在和西安热雪奇迹的签约仪式上表示,其将以实习实训为切入点,根据热雪奇迹公司的实际需求,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测评选拔招生、共同过程评价考核,实现教学、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呼伦贝尔学院已和金龙山滑雪场连续合作13年,本雪季计划承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冰雪运动等专业学生9批次近400名学生。
与企业协议签约之外,也有更多高校选择成立产业学院。顾名思义,其指的是在应用型高校等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关联密切的学校中,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学院,结合多方力量实现学生培养“一专多能”。辽宁职业学院冰雪产业学院就是由辽宁职业学院、弓长岭温泉滑雪场、弓长岭区人民政府和辽宁省冰雪运动协会“混合所有”。
不过,加深与社会力量联结的另一个侧面,是高校内部学科建设的掣肘。付冰称,目前“体育旅游”这一专业在本科专业设置中并不属于旅游管理大类,而是被划分在教育学门类-体育学类下,其本身又横跨体育和旅游两大不同产业,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支撑还是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目前都还在持续发掘探索。
聚焦于冰雪专业,《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显示,相关专业包括吉林体育学院申请的“冰雪舞蹈表演”专业(艺术学学位),以及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申请的“冰雪旅游”专业(管理学学位)和“冰雪运动与管理”专业(教育学学位),专业大类一定程度上“错配”的现象依然存在。
放眼整个行业,付冰认为,相较于欧美国家大众化程度更高、体系化程度更完善的冰雪市场,我国目前还存在差距。她认为,通过推广体育赛事,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让更多人体验并受益于冰雪经济,也让冰雪运动真正走进校园,走向全民,是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解决方案。
一个小小的案例就能反映出行业的不够成熟。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自己于新疆某雪场因和朋友交流滑雪技术,被工作人员认定为“私教”而受到盘查。有网友评论分享类似的经历,一家人出行需要户口本证明身份,才能进行指导教学;被扣留手机“讹诈”交钱才能离开等。无论雪场是出于安全和风险考量,还是想要垄断教练市场的利益,一份更加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标准都显然能为目的地带来更好的口碑和更大的客流,而负面舆情的效果同样“立竿见影”:在该贴文下,已有不少网友对该雪场“避雷”“拉黑”。
除了制度性的规范,行业发展过程当然也离不开每一个从业者的坚持和努力。以滑雪教练这一职业为例,中国CSA单双板7级考评员、太原市冰雪协会副秘书长樊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提升滑雪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行业去不断引导从业者反思、总结。获得执照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资格门槛,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钻研教学的方法、思维,怎样帮助学员滑得更好、树立兴趣。可以通过更广泛的行业交流,共同支持冰雪市场良性运作。(品橙旅游Henr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