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雪球的征文活动,感觉挺有意思,写好了还能赚点雪球给的稿费。就分享一下我入市的小故事和不成体系,不值一提的一些方法论吧,也算是对投资生涯的一个回顾。

我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入的市,当初受价值投资理念的影响很大,大的思路方向是基本面好,发展趋势好的股票,然后ALL IN 一直拿着。现在回想有点教条主义,前半句勉强对,后半句一定是错了。

当年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我主要盯上了两支,一个是宁德时代,一个是永辉超市。

宁德时代是之前做一级的时候,就听见别人提到过它,做三电的人对它评价很高(当时宁王还没现在的统治力)。当初我的看好逻辑主要是新能源的发展空间+宁王自己的技术、成本优势。

盯上永辉就有点刻舟求剑了,那段时间应该有是沃尔玛在美股涨的最好的一段时间,按照找对标的思路找到了永辉:逻辑是有空间:对比沃尔玛,营收、市值差距达到了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中美社零总额是接近的。且有壁垒:生鲜定位决定了永辉受互联网冲击小。但没想到后来社区团购出现了。

当时因为宁王很短的时间上涨了40%,怕追高,就all in了永辉。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宁王后面应该还是涨了好几倍,永辉后面因为基本面问题以及整个市场都有消费核心资产高溢价的情况,在牛熊切换后,最多跌了90%。好在我因为有其他事,在它大跌前,把对永辉的投资挪了很大一部分出来,后面虽然跌幅大,但本金亏的也能接受。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动态的分析企业基本面以及注意操作方法。

基本面主要是定性和定量两种结合着来。

定性上,第一步可以从行业规模及增速、行业特性、产业链位置、竞争因素先来看所选标的的行业情况。这一步相比比较通用。

市场规模和增速可以参考报告上的,但中国这个环境卖方多是唱多,所以可以自己验证一下,比如选几个小样本做线下调研,逐渐由小到大的做拟合做推导。也可以用对标,举个例子,假设在人均收入相同的情况下,日本便当的市场渗透率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国内外卖渗透率,在结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做测算,也能做个粗略估计。

如果市场规模大且增速尚可,就进入到下一步行业特性,最好是找规模经济的行业,如宁王。规避掉规模不经济的行业,比如餐饮。超市其实在特定阶段也有规模不经济的特征,全国化的永辉就没有山东家家悦的利润高,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差异化,供应链很难复用,一扩大供应链杂而多,供应链成本反而增加了,这个问题在全国化布局充分好或许可以解决,但现在感觉超市到不了那一步了。

产业链位置则是最好找壁垒最高的链主如宁王,或者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核心壁垒高的环节。竞争可以套五力模式来看。

如果上面几个行业维度都没问题,那么要压龙头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时候就要结合业务、财报一起定量看公司了。

比如,财务上可以结合三张表分析企业的成长、盈利、现金流等情况。但注意每个行业的侧重点又不一样,比如银行应该着重看资产表,要关注资产情况。企业又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不同的指标,如高成长期可以不看利润,只看收入增速,成熟期就要看利润率提升了。情况分很多种,一两句说不清,如果刚入市不久,推荐可以看看肖星写的《一本书读懂财报报表》里面举了很多定量分析的案例。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基本选股就做好了。但现在大盘这么不稳定,建议还是谨慎些操作,可以设立好价格线,分批买入,上涨时能赚钱,下跌时能摊薄成本,并为反弹创造更大的收益空间。

最后,投资的方法有很多,不必追求复杂多样的方法,找到自己能掌控和精通的方法即可。另外,方法越简单越好,越是简单的方法越是容易长期有效,希望大家都能在如上层期待的那样实现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