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到底适不适合做皇帝,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他没有那个机会去证明自己。但是从当时人们的评价表现来看,八阿哥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比如康熙的哥哥,老王爷福全就一直很看好这个侄儿,甚至直接称其适合当太子。
“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老王爷的评价可不同于一般朝臣,他地位崇高,没有必要去巴结胤禩。而且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即使他是当今天子的哥哥,那也得谨慎言之。而他仍然这么说了,这说明胤禩却是有他的优点。
当然,如果仅仅是老王爷一个人看好胤禩,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当时满朝文武,大部分都站在八阿哥这边,其中不乏李光地、佟国维、马齐这样的重臣。尤其是李光地,他可是太子胤礽的老师,但他一直认为八阿哥才是康熙最为贤能的儿子。
这么多人看好胤禩,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了,不排除这里面有着利益的牵扯博弈,因为胤禩的出身很低,母亲良妃卫氏乃是“辛者库贱妇”,属于皇室包衣,地位较低。远不能和赫舍里氏、钮祜禄氏这些八旗贵族相比。这也就意味着胤禩背后没有什么强大的母族势力支持。而这无疑是给了那些没有皇子血亲的满洲贵族以机会。
因为如果支持太子、大阿哥这些人,到头来无非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好处都被外戚给拿了。但是如果支持胤禩,事后分红的机会可就大多了。而且,胤禩背后势力薄弱,没有根基,那么届时控制起来也容易许多,利益也能得到最大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诸多朝臣贵族们之所以甘愿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去力挺八阿哥,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估计也说不过去。这也应该是八阿哥在朝中人缘颇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不管怎样,胤禩也需要有值得他们投资的能力才行,否则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罢了。尤其是后来商议复立太子之时,参加推举的大臣却一直推举胤禩,康熙食言,说结果无效重推。大臣一致推举胤禩,大学士马奇是做了工作,背后的利益牵扯也有原因,但是如果胤禩不是非常突出,大臣们又不是铁板一块,怎么可能没有不同意见?
甚至于雍正这个天生的敌人,对于胤禩评价都很高,称其能力、操守在大臣中没有出其右者,说胤禩聪明强干,能办大事,还说在他的兄弟们中胤禩才能最高,甚至承认和自己“能力相当”。
一个人看走眼可以,这么多人看走眼不可能,而且这些人都是政治场上的老手,看人功夫深着呢,他们认为八王爷是个好皇帝的料应该不会有错。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胤禩,他的能力都是不差的。然而,八阿哥当不了太子,和他的能力高低没多大关系。
康熙之所以不喜欢他,本质原因在于他卑微的出身。
清朝虽然不是那么讲究嫡庶之分,但是自凭母贵这个规则大部分朝代都适用。因为外戚背后,往往意味着强大的助力,清朝也不例外。像太子的背后是索额图为代表的赫舍里氏,大阿哥背后则是明珠为首的纳兰氏,就算是低调的四阿哥,其母亲乌雅氏也是正黄旗出身。
而胤禩呢,背后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或者说其实也算是一种优势。因为没有势力便没有威胁,那么就更容易获得康熙的亲近。
但问题是,胤禩这样一块无主之地,同样也会引来其他贵族的觊觎。而当他拥有强大势力之后,给康熙所带来冲击也远比太子这些人要大。
因为太子出身摆在那里,有人支持无可厚非。而老八却是没有这样的资本,所以便不该具备这样的实力。然而,他现在却有了,这无疑会让康熙感到一丝恐惧,一丝权力被夺走的恐惧。尤其是在太子被废之后,储位空悬,大家有着奋斗的动力。
这是康熙所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他现在还是皇帝,可臣子们却都站在自己儿子的一边,要知道他还不是太子呢。所以,我们看到,当朝臣向康熙推举八阿哥之时,康熙出奇震怒,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当然,对于胤禩敌意和厌恶也愈发深厚,尤其是大家越称赞八阿哥,康熙就越难受。当胤禩声望达到空前高点的时候,也正是康熙最为厌恶他的时候。
“胤禩甚是狂妄,竟不自揣疑为何等人”
在这样的情感积累之下,“毙鹰事件”这种看似荒唐的闹剧,也足以将胤禩打入深渊。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巡游热河,八阿哥随行左右。行架路过密云时,恰逢良妃忌日,胤禩前去祭母。然而他没有亲自前去行宫向康熙请假,而是派太监到行宫代为说明,同时托这个太监带去他进献给康熙的一只老鹰。
本来去祭祀生母没有亲自请假就已经是有不敬之嫌,更倒霉的是那只老鹰送到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有不吉之兆。是故,康熙怒斥八阿哥。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总结来看,胤禩当不了皇帝,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太优秀了,优秀得让康熙恐惧。关键是他的出身匹配不了他的优秀,如果他和太子一样,背后有着强大的亲族势力,那么他的优秀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不会让康熙排斥。
或许,如此他才能有着当上太子的机会,想来也是可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