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洞漫笔(散文)文/王世辉
去过桂林的银子岩,去过洛阳的鸡冠洞,去过不同地方游览不同的洞,自以为已经览尽天下的洞景奇观,不会再有什么洞能惊诧到我、震撼到我了。然而,当我走进腾龙洞的那一刻,便立马意识到,这样的主观臆断使我犯下了错误。
我不仅又一次被惊诧到了,更深深地为之震撼!
惊诧,是因了腾龙洞难以描状的万千景象;震撼,则是因了腾龙洞彻穿肺腑的恢弘气度。
腾龙洞位于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境内,距利川市区仅有6公里路程,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也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
如果说,“恢弘”一词仅是一种抽象的描述,仅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那么,下面的一组数字,则足以使其完全具象化:整个洞群共有上下5层,大小支洞达300余个;洞口宽64米、高74米,洞内最宽处174米、最高处235米,这样的宽度与高度,是可以开进去直升飞机的;已经探明的洞的长度为52.8公里,洞的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10余处地下瀑布,洞中山峰最高达125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洞中景观千姿百态,神秘莫测。
腾龙洞的名称,来源于一段古老的民间传说。根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巨大的蛟龙在洞内居住,蛟龙经常飞腾,甚至搅动了天象,场景甚是壮观。腾龙洞因此而得名。既是传说,其真实性自然无从稽考,但作为一枚文化记忆的独特符号,又是难以涂抹掉的。据考证,腾龙洞的形成主要与地质变化有关,而非某个具体的神话人物或事件,这段传说反映的,不过是当地居民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腾龙洞是一个让古人景仰,也让古人畏惧的神秘所在。古人对它的畏惧之情,依然跟传说有关。相传,洞内曾有千丈巨蟒出没,行人刚到洞口,就会被巨蟒一口吸入。这样一条子虚乌有的巨蟒,不知阻挠了多少人进洞探秘的脚步。另一则传说更让人谈之色变:说的是一个天生大胆的当地人,贪恋洞中丰富的鱼类,有一天冒险进洞捕鱼,鱼没捕到,却只捕到一只盘子,结果隔天全家暴亡。传说固然不可信,但洞的复杂与凶险却是事实。据清光绪年间《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直到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古建系教授的文章《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也迅速掀起了探测的热潮,从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经过艰难的探测,人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才逐步揭开了腾龙洞的神秘面缈。
我们今天能够以观光客的身份,抱着平和的心态与愉悦的情绪,入洞漫游,饱览其奇、雄、险、幽、秀,真的要感谢先前那些留下名字和没留下名字的探索者。
此次进洞,我走的是一条逆行的线路,所以,甫一进入便是洞的深处,迎面即得见深洞奇观——锦绣腾龙。它是腾龙洞旱洞内的地质遗迹点之一。洞顶、洞壁的水不断下渗形成了较硬的钙壳,与地下河中的泥沙混合胶结,之后底下的泥沙又被水冲走,从而形成了里面被掏空的景象,浑然天成,酷似腾龙洞天然微缩景观。宏伟壮丽的腾龙巨洞与微缩版的锦绣腾龙小洞,一大一小相互辉映,这景象不仅天下无双,而且也彰显了洞中奇观的独特。说腾龙洞不凡,这便是有力的见证。
顺着规划的游览线路,逆向而行,我又遇见了龙鳞山。这是一座棱角分明的小山,山的背后是一面峭壁,颜色彤红彤红,耀眼夺目。据考证,龙鳞山是由洞穴顶部的岩石崩塌堆积而成。它也是旱洞内的地质遗迹点之一。小山高度虽仅有35米,但它横卧洞中,气势不凡,为腾龙洞平添了“洞中有山”的奇趣。
腾龙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中遍布的钟乳石,形貌各异,这也使腾龙洞像一位技术超绝的雕塑大师,雕塑出了一处处专属于自己的艺术杰作。请看——
这一块形似万年神龟的倒挂钟乳石,常年流泻着清泉,须臾不停地滋润着下方呈蘑菇状的众多小钟乳,神龟的润泽之情感动着一朵朵生长的石蘑菇,浓浓情愫氤氲其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龟水润菇。
这一面赭色的绝壁上,静静站立着一尊老者的形象,只见老者手拄拐杖,长髯欲飘,姿态那么从容,神色那么淡定,谁也无法说清,他已在此处站立了几千万年。这处景观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叫老寿星。
这一方石壁,水流的溶蚀波纹在洞壁形成了大大小小、数量众多且形态不一的石窟,远远望去,犹如万尊佛像静坐窟中。它的名字,叫万佛石窟。
此外还有:状如层层叠叠梯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被命名为“沧海桑田”;稍稍降起、须角宛然的钟乳石,被命名为“地脉神龙”;形似少女剪影的一方石柱,被命名为“盐阳女神”;因地下水化学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壁流石,酷肖挂在石壁上的累累硕果,被命名为“五谷丰登”……
在腾龙洞中漫步徜徉,诸如此类肖物象形、各异其趣的奇丽妙观触目皆是,我不能一一尽述了,但要记下它们的名字:龙爪石,玉女汤,金盆洗手,腾龙瑶池,石锁通关,中国地图……
大自然是奇妙的,但较之于大自然的奇妙,人类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却一点儿也不逊色。
腾龙洞以其千姿百态的景观,更以其神秘莫测的内蕴,吸引了一代代一批批探寻者的脚步。早在清代中前期,利川当地的文人墨客就多有诗篇题咏。当今时代,亦不乏名人政要们留下的墨宝: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题写了洞名,原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为水洞挥笔题词“卧龙吞江,天下奇观”,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挥毫泼墨“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
历时三个多小时,算是“游完”了腾龙洞。其实,“游完”的说辞是极不确切的,因为我脚步所至之处,仅仅是开发出来的部分,而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不过是整个洞群的有限局部,如果把整个洞群比作一头大象,我所触摸的,充其量只是它的一条腿罢了。
站在洞口,回望腾龙洞,感受着它那可容20多辆卡车并排驶入的宽度,感受着它那可容直升飞机自由出入的高度,我不由得再次震撼于它的宏大规模与非凡气势,心魄久久不能平静。不经意间,瞥见洞口石壁上一段文字,撮寻于此,聊作本文的结尾:
2014年1月,“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获批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19年9月,“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命名;自然公园园区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以清江河谷为轴线,从西南向北东方向分布共40处珍贵的地质遗迹,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6处;自然公园园区诸多地质遗迹景观,生动记录了清江岩溶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演化的完整序列,堪称世界上最典型、中国最大型的“岩溶学博物馆”之一;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石柱峰林雄伟壮观,属世界一级地质遗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