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报道,随着拜登政府在到任前最后的日子里加紧军援乌克兰,甚至频频跨越“红线”,已持续超过千日的俄乌冲突骤然升级。就在这时,有美国政客再次毫不掩饰地说出了美国拱火冲突的终极目的——为了钱。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日前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称,根据即将与乌克兰达成的一项战时交易,美国将从乌庞大的农业部门和“价值2万亿到7万亿美元”的稀土矿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在拜登执政的最后阶段,俄乌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敌对状态。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英国的“风暴之影”、法国的“斯卡普-EG”等外国援助的武器,统统在俄罗斯境内炸开了花。尽管有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在,乌克兰在前线的表现,似乎并没有达到重创俄罗斯的状态。为此乌克兰倒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在俄乌前线和俄罗斯进行对抗。俄罗斯按照这个势头下去,那么乌克兰的颓势就非常的明显了,而这恰恰是美方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目前,特朗普即将就任,这位奉行美国利益优先的总统,上台后必然向乌克兰索要这两年美国给予乌克兰的各种援助补偿。格雷厄姆就直言不讳的说:“唐纳德·特朗普将达成一项协议,把我们的钱拿回来,并利用稀土矿增加我们的财富,这对乌克兰和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不错的交易。”格雷厄姆可不是说说而已,今年9月,格雷厄姆在基辅与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会面后曾表示,华盛顿需要乌克兰的自然资源,所以才会想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在全球稀土供应格局中,中方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减少对中方的依赖,重构全球稀土产业链。这背后的大国博弈,是资源争夺的激烈角逐,也是地缘政治的较量。乌克兰,这个曾经拥有丰富资源和潜力的国家,现在却陷入了债务和战争的双重困境。稀土资源的争夺,让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乌克兰将如何抉择,它的主权和人民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是乌克兰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此前发表题为《稀土矿成为美国矿产政策风向标》的文章认为,与中国数十年在稀土领域的领先优势相比,西方支持该行业的努力不够,并且存在缺陷。自2022年初以来,稀土价格下跌了63%,这让人们对该项目的融资能力产生了怀疑。南非帕拉博鲁瓦这处矿场的命运可能与其他旨在为西方开采关键矿产的矿场类似,这引出了一个问题:美国的支持是否足以支撑对中国的抗衡。
和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早已停止出口稀土矿,而是将进口的稀土原料经过深加工,出口高附加值的稀土制品。就像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但卖出去的是钢铁和机械;从巴西进口大豆,但出口的是豆油和食品。这不仅是资源的再利用,更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体现。早在十年前,全球和稀土精炼相关的专利,中国就占了一半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对稀土精炼的投入远不如中国,在技术、成本和环保等多重压力下,直接放弃了这块高端市场。
目前,从上游的资源端,到中游的加工环节,再到下游的应用市场,我们已经在全球稀土版图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导权。这种主导权,不仅仅意味着市场份额和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能力。当然,我们稀土产业要真正行稳致远,还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审查、出口管制等方面,更未雨绸缪一些。只有筑牢了自主创新这个“压舱石“,中国稀土企业才能真正挺直腰杆,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更多定价权和话语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