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恩施市人民法院芭蕉法庭聚焦乡村金融纠纷批量化、类型化特点,针对实质性化解少、解纷成本高等问题,推动该类纠纷从碎片治理走向集成治理,助力形成金融纠纷止于审前的良好效应。目前,法庭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金融纠纷案件78件,同比下降17.14%。
协同:多方联动,防患于未然
“大家不要慌,还没正式开庭。这是法庭办理的金融纠纷相关法律文书,给大伙瞅瞅。” 法官说完这话,仍在激烈讨论的当事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日前,芭蕉法庭收到15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起诉材料。随着当事人“上门咨询”,法官意识到,后续可能还有大批量类案。深入了解后发现,辖区几家银行的确还有诸多未起诉的案件。
“乡村地区涉金融相关案件多数标的小,债权债务关系清楚,但欠款人大多数法律意识淡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法律法规或用类似的案例引导,应能解决一大半纠纷。”
明确思路后,法庭联合“石榴籽联调队”,审前解纷12件。同时,法庭向当地银行发出建议,及时优化信贷审核及风险评估,让潜在纠纷消弭于未发。
纵深:建“侗乡金融法庭”,提升解纷效能
“本以为这些案子消化下来要很长时间,没想到法庭办案效率如此之高!”某商业银行芭蕉侗族乡营业网点业务员刘先生称赞道。
不久前,刘先生来到法庭,代表该机构一次性起诉14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法庭“一站式”通过诉前筛查、分类办理、诉前保全等方式,提出免息、分期、延长还款期限等符合乡村实际的调解方案,在帮助困难债务人“渡过难关”的同时,提升金融机构回款率,逾期还款案件调解率从62%提升到 69.2%以上,加快债权清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对于我们银行基层网点而言,纠纷处理得快,才能更好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刘先生深有感触。
除了推动金融司法服务优化升级外,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触角”,开展普法进企活动6次,助力金融机构防范化解业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高效管理的能力。
延展:判后答疑,护航金融稳定发展
“逾期产生的利息怎么算,法官解释的清清楚楚,感谢法官,没什么问题了。”
近日,芭蕉侗族乡某企业法定代表人拿到判决书后对金额存有疑虑。对此,法庭积极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开展庭后答疑,通过讲解金融借款相关法律法规,让欠款人明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消除疑惑,引导欠款人积极还款。
信息共享、共同梳理案情、开展判后答疑,法庭干警与银行工作人员督促欠款人履行判决义务,避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降低全口径逾期率和不良率,确保乡村金融稳健发展。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芭蕉法庭积极探索乡村金融解纷新模式,与辖区各部门秉承“共创、共享、共赢”理念,汇聚了治理强大合力,实现由“碎片化”向“集约化”转变,更加注重金融纠纷前端化解和协同解纷,成效日益显著。
来源丨芭蕉法庭
作者丨陈 旺 喻靖尧
编辑丨喻靖尧
审核丨黄新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