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论认为,人的命天注定。
没错,人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归来仍是少年
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是日常生活,还是悲欢离合,总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事。
尤其赶上这几年大环境不理想,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最近一篇黄国平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被网友重新发了出来,我觉得写得很真诚,很有启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也偶有烦恼,不妨抽空读读,说不定有收获:
图:青眸观世相/小红书,下同
这篇论文致谢,被网友称为当代《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类似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的那种求学不易、感恩师长的经历。
正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描述自己求学途中克服困难,这篇致谢也提到了作者从家乡山村,走向更广阔世界的不易,尤其是提到交通不便、生活困窘等细节,展现了克服环境限制、坚持学习的毅力。
宋濂和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人物,他是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自幼聪慧,师从多位大儒。曾在元朝推辞官职,隐居著书。明朝初期任诸多官职,后因家人牵连而遭遇变故。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所作。文中他以自身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如借书抄录、百里求师等,和太学生优越条件对比。
这篇文章 1987 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目前是八年级(人教)或九年级(部编)的语文必读课目,文章目的是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也激励后人在优越环境中更应刻苦,表达了学业成就主要靠主观努力的观点。
我在网上找了一段带翻译的朗诵视频,大家可以看看: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大概是很多网友都学过《送东阳马生序》,还记得宋濂讲述的经历,所以网友在这篇致谢中,看到了宋濂早年求学的影子,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从苦中走来,却一直想把美好带给别人:
光看就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身处命运的漩涡,好费心力去争取那些或许本就稀松平常的事情”,你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高中读过这篇致谢,依然震撼:
“归来仍是少年”用得最恰当的地方:
有人想到了自己:
苦难不值得歌颂,值得歌颂的是成长和心境变化:
读完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位博士很幸运:
有人说作者有强大的内核:
每次转折,都那么身不由己:
他还提了下自己家的狗:
他的文字很有力量:
有人说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有人说直击人心:
还有同样经历的老乡,只不过没有作者这么幸运:
有人说,看完之后觉得自己的委屈都不算什么了:
有人一直用这篇致谢勉励自己:
我是80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记得中学语文课本里面,学过这篇《送东阳马生序》, 但是第一次读到时,就被宋濂的故事感动了,但还没有达到震撼的地步。
相比之下,读黄博士这篇论文致谢时,读到他十二岁时母亲离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子,读到给爸爸和奶奶守坟的老狗小花,另一名家庭成员,不知道去了哪里时,我的视线已经模糊不清。
接着读,每个字里都透着“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一波三折,但就像硬币的另一面,每个字里面都透着“决不放弃”和“死磕到底”的执着: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的的尊严却无比脆弱。”
“身处命运的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
“我也记不请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任活一世。”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我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黄博士一路走来的心境,但毫无疑问已经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
就像玩扑克牌,你不能自己选择拿一手好牌,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手烂牌打出精彩。
据网友爆料,这位黄博士现在在鹅厂,腾讯AI Lab,也算有了一个好的去处: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