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据公开资料整理
编者按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近期,多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2024年中国有望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强信心、促增长效果持续显现。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中国有底气和信心。
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增速
阅读提示
多家机构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国际金融论坛第21届全球年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彰显出创新驱动型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全年呈现“V”字型走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报告认为,2024年前三季度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该机构还对下一阶段宏观政策目标和宏观政策操作给出了建议。
国际金融论坛: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日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21届全球年会发布了《IFF2024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全球视角审视了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5.5%下降到3.2%。这一放缓趋势主要归因于大流行病的余震效应、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以及内向型产业政策的倾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中东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风险破坏了能源市场的稳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变得更加紧张。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债务问题也限制了其财政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报告》指出,尽管面临结构性问题等挑战,中国经济仍有望在202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预测基于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向新经济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成功转变。尽管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但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支出的下降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然而,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增长率超过7%,彰显出创新驱动型产业的巨大潜力。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预计将增长6.3%,这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战略在强调拉动内需、产业升级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及其相关风险,这是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中国作为绿色金融的积极推动者,一直致力于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但缺乏标准化的全球分类框架限制了跨境投资。
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4年中国经济预计呈现“V”型走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11月28日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全年呈现“V”型走势。
《报告》称,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内需疲弱、社会预期低迷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景气度逐季走弱。9月份以来,一揽子稳经济增量政策加力推出,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诸多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供需两端双双回暖,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逐步回暖,经济企稳回升动力持续增强。但当前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外需支撑难以抵补内需不足,新兴产业发展难以抵补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拖累,经济结构性、周期性转换过程中的多重阵痛依然明显。初步预计,全年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报告》认为,2025年,内外部政策变化将影响中国经济走势。从内部看,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未来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力的空间,将成为拉动内需回升、推进风险化解、促进信心恢复的重要力量。从外部看,美国大选落定,未来对华关税政策调整或将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在宏观政策加力显效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长5%左右,中国经济将呈现五大特征。一是消费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实现渐进式恢复。二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双轮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三是出口扰动增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面临压力。四是工业稳中有进,新动能抵补作用不断增强。五是供需矛盾缓解,推动物价回升。
《报告》建议,未来,宏观政策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巩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财政政策可以考虑突破3%的赤字率约束,加大对创新、民生等领域支持。金融政策多重发力,推动经济持续企稳向上。房地产政策发挥存量和增量合力,共同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团队:
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完成的《2024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政策展望》(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前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前列。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存在诸多亮点,如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持续快于工业整体增速、服务业增速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企稳迹象等,反映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报告》对下一阶段宏观政策目标和宏观政策操作给出了具体建议。例如,着力推动2024年和2025年GDP实际增速加快向潜在增速水平靠拢。着力引导核心CPI和PPI恢复到合理水平。加强对增长政策的使用,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筑收入分配结构与总需求结构的良性循环,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来提升居民消费率,改善总需求结构。改善投资结构,提升生产性投资与民间投资占比,同时要多措并举稳定房地产投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政府、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的偿债压力。
《报告》还建议,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等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落到实处。在恰当时机进一步采取降准和降息操作。着力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并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为抓手,健全地方政府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逐步削弱传统生产力下地方政府重视资本投资、土地的内在激励,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产生注重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国特色预期管理机制。
中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阅读提示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值得买科技旗下值得买消费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出理性与个性化并存的趋势。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性价比与理性消费。尼尔森IQ发布的报告预计,2025年,新科技、新需求的介入,将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瞭望智库和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文旅消费成为亮点,不过不同城市在消费领域出现分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
理性与个性化并存,拉动消费品质升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值得买科技旗下值得买消费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2024年国内消费品第三季度品类消费与用户情绪数据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出理性与个性化并存的趋势。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性价比与理性消费。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消费者对能够满足自身独特需求和喜好的产品和服务也保持高度关注。此外,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大健康”领域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文化内容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品类消费增长方面,基于对全网消费销售数据的监测,2024年第三季度品类消费增长指数排名前10位的品类分别为汽车消费、服饰鞋包、电脑数码、配饰腕表、母婴用品、文化娱乐、玩模乐器、食品生鲜、宠物用品和医疗健康。第三季度覆盖了夏季出游、夏秋换季、开学返校,七夕、中秋等多个传统节日,这也带动了相关品类消费增长。
值得买科技旗下值数消费洞察平台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旅游出行、文化娱乐和宠物用品等品类的正向消费情绪占比最多,分别为93.42%、92.72%和91.73%,彰显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消费的追求。商家在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和市场推广时,应更注重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性价比,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从消费者情绪监测数据来看,“汽车消费”品类消费情绪波动较大,正向情绪占比为86.69%,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品牌拓展合作等方面;负向情绪占比为13.31%,主要聚焦在车辆安全、续航充电和车辆交付等方面。
尼尔森IQ:
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成为促进消费的新方式
全球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近日发布的《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成为促进消费的新方式。《报告》预计,2025年新科技、新需求的介入,将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促进新的消费方式的形成。例如,可穿戴设备与科技成分将进一步加速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报告》称,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搜索和消费的新方式,并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物决策。多数的中国消费者乐意在消费决策中依赖人工智能的推荐和帮助,但同时也有超过半数的中国消费者在购物中避免让人工智能过多参与。
《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情感陪伴的需求催生“它”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3040亿元,而到2026年预计达到3613亿元。这显示出宠物相关产品市场的强劲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新二线城市的崛起也为中国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苏州、宁波、无锡、佛山、泉州等。在这些新二线城市中,快消现代化门店可触达性提升,且在快消多个品类中重要性增长,为品牌商和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扩张机会。
《报告》称,中国消费领域10月份市场销售明显加快,消费者信心改善,但整体而言,当前消费增长还面临居民消费能力、意愿不足等制约,未来政策端将需继续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报告》建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和零售商可通过改变商品包装规格以寻求高性价比消费、采用高产品功效及创新持续刺激消费者购买、提供身心愉悦的使用感受提升产品溢价、线下实体店与线上渠道融合的全渠道组合四大因素驱动细分品类的消费增长。
瞭望智库等机构:
文旅消费成亮点
11月15日,瞭望智库和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发布《2024年“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不同城市在消费领域出现进一步分化。一线城市消费市场整体相对稳定,但新一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健康度有所下滑,居民消费观仍有待结构性改善。相比之下,二、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健康度逐步提升,店铺经营稳定性不断增强。此外,各个指数都对旅游热所带动的消费增长有所体现,尤其是哈尔滨的冰雪消费更是爆发式增长。
在百城居民消费健康指数上,天津近三年来始终表现优异,持续位列前3名,时而还超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分化日益明显:新一线城市居民消费健康度表现不尽如人意;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健康度基础逐步夯实,整体稳中有升。
在中华千街“烟火”指数上,成都自2021年起始终保持榜单前10名,是新一线城市中的“唯一”,其慢生活和松弛感颇受年轻人青睐。同时,四川和湖南是入选前20强城市数量最多的两个省,新潮首店、网红商场、文艺演出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新奇体验,激发了消费活力。整体来看,南方城市普遍更有烟火气,街道消费繁荣度更高。
在创业万店人气指数上,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店铺营商环境相对更优良,经营稳定性较高。从地区上看,江、浙、沪地区店铺的消费活跃度表现稳定,远超其他地区。另外,“旅游热”带动经济消费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新晋上榜的晋城、泉城、上饶等中小城市,都是特色旅游的网红城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