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保护禁止型家庭土壤 —— 过度呵护下的成长羁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社会,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极端。一极是忙碌得无暇顾及孩子,而另一极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呵护之中,为孩子的一切操碎了心。

案例:王女士便是在这种过度保护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典型例子。自幼,她的父母几乎包办了她生活中的所有事务,这使得她成年后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生活技能严重缺失。

她的父母,或许是因为自身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即便自己吃苦受累,也一心想要让孩子远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苦生活。当她上到小学五年级时,仅仅因为一次盛饭时不小心撒了,此后便再也没有机会盛饭。步入青春期,在女孩们爱美的年纪,父母为她购置的衣物皆是将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绝不允许有任何暴露之处。

直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她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做饭时,站在锅前却不知所措,满心忧虑着如何将葱花放入油锅,担心油溅出来而迟迟不敢动手。每次外出,看到身边朋友们穿着时尚靓丽,她便会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无法与他人并肩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丈夫拿出钱让她随意购买衣物,她也茫然无措,不知道何种款式适合自己,更害怕自己做决定购买后会遭人笑话。

而这种种的顾虑与担忧,又不自觉地延续到了她对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上,给孩子购买的也多是随意的便宜货,致使原本精神的孩子,也被打扮得有些不伦不类。

那么,在保护禁止型家庭土壤成长起来的孩子,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其一,易神游,做事缺乏前瞻性,毫无安全意识,对世界充满恐惧,内心存在极端的无价值感。这类孩子由于长期处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之下,很少有机会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导致他们在面对外界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他们的思维容易游离,难以专注地去规划和实施一件事情,对于潜在的危险和机遇都缺乏敏锐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并且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毫无价值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内心充满占有欲,凡事都想自己做主。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许多自主权利被父母剥夺,一旦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便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做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然而这种过度的反应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和处理事务中引发一些问题。

其三,孩子也会去补位,如替代父亲的角色甚至是恋人的角色去哄妈妈。在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可能存在过度保护的行为,导致家庭角色的失衡。

孩子为了维持家庭关系的某种平衡,会不自觉地承担起一些本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角色任务。例如,当父亲角色在家庭中有所缺失或者母亲过度依赖孩子时,孩子可能会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去安慰、照顾妈妈,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禁止型的妈妈往往自身难有价值感,她们将自己唯一的价值认定为守护孩子。然而,这种做法却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受苦、体验生活的权利。

可妈妈们又有何资格去剥夺孩子承受苦难、体验生活的权利呢?要知道,孩子若没有经历过受苦的过程,便难以真正地成长,会缺失许多宝贵的人生体验。他们的内在感官也会因此而发育得十分微弱。

毕竟,倘若所有的体验皆来自父母的赠予和筛选,那么孩子接收到的都只是经过父母人生导向过滤后的信息。正如那句令人深思的话所说:“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这种过度保护的家庭土壤,看似为孩子遮风挡雨,实则可能成为孩子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重羁绊,值得每一位家长深刻反思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