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晨起开满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冬雪凛冽,带着寒冷的气息,总给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觉。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灵动,像个顽皮的孩子,将料峭春寒化为春意盎然。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用翘首期盼,当春雪漫空飞舞的时候,春天的脚步就渐渐近了。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与贵如油的春雨一样,万物生长同样离不开春雪的滋润。
唐朝末年,屡试不第的杜荀鹤隐居山中,虽处逆境,依旧向阳而生,早春一场大雪令其满心欢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唐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简译:
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打在竹丛或树枝上,不时发出簌簌的声响,地面上已经聚集厚厚一层。
腊尽春回,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像重新绽放了,山岩的积雪本已融化,而今却又结成了寒冰。
把驯养的小鹿栓牢,防止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茶鼎填满水,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茗吟诗。
对于农作物而言,春雪的功用和春雨一样重要,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赏析:
“自从乱后别京关,一入烟萝十五年”,为躲避战乱,杜荀鹤携家人隐居九华山,前后长达近十五年时间。
“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从此诗书耕读,春种秋收,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不再去追求世俗的名利。
以土地为生,自然关注农时,四时物候,雨雪风霜,都是诗人的眉头心上,春雨贵如油,春雪自是兆丰年。
这一年春天,报春的梅花已经悄然谢幕,山岩处那寒冬的积雪也已经融化,可突然降温,天空又飘起雪花。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彼时,那漫天飞舞雪花,落在梅树上,晶莹剔透,枝头像是又绽开了花朵。
漫天飞雪虽然看上去“霏霏漠漠”,可它终究还是轻盈的,少了冬雪的厚重,纷纷扬扬,带着春天的气息。
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飘飘洒洒地翩跹起舞,密集地打在竹丛树梢,簌簌有声,聚集在地上,显得松松软软。
春雪真美,如同润泽万物的膏雨,所到之处,无不散发着春天的生机,山中松径旁的莓苔,更显生机蓬勃。
这一场雪很大,傍晚的时候降温了,山间的流水又结了冰,山中的积雪也已经很深,雪后会将有猎人出行。
望着空中的飞雪,诗人嘱咐家人一定要将驯养的小鹿栓牢,防止它乱跑到山里去,不小心就会被猎人捉去。
寒炉对雪烹。茶鼎里蓄满水,直待那山寺中的好友前来,一边品茗一边对雪吟咏,这个雪天有朋友才温馨……
这首山中对雪诗,清新自然,首联描写春雪的温柔,颔联写雪的洁净,颈联写人事活动,尾联写雪后展望。
杜荀鹤这首对雪七律,犹如一幅别具特色的山村春雪图,笔触温暖,诗风明亮,闲适恬淡,读来令人神往。
后记: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人,出身寒微,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为躲避战乱长期隐居九华山。
据南宋文学家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所载,杜荀鹤为杜牧任职池州时所生,但遭到杜妻所逐,故流落安徽池州一带。
杜荀鹤自幼聪慧,七岁就已经崭露头角,奈何生不逢时,数次应试,屡屡铩羽而归,直到大顺二年才被擢第,正式入仕。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杜荀鹤作诗成痴,一生以诗为业,其诗质朴自然,清新秀逸,曾自编《唐风集》。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他虽一生贫苦,但励志好学,笔耕不辍,安贫守道,秉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他写山林隐趣,清新美好,令人向往,如这首春日对雪,通篇洋溢着欢喜之情……
参考资料:
《唐风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