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2003年,何天海夫妇带着五岁的儿子小宝来到北京。小宝出生便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老家县城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他们去北京的大医院试试,或许还有希望。
何天海夫妇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专家会诊、各项检查,高昂的医疗费用像流水一样,很快便掏空他们原本就不多的积蓄。
为了省钱,他们只能租住在城郊一间简陋的地下室里,阴暗潮湿的环境,让小宝的咳嗽一直没好。
医生告诉他们,小宝的病情需要长期治疗,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北京待很长一段时间。租房的费用日益增加,让他们不堪重负。何天海琢磨着,能不能在北京郊区找个便宜的房子买下来,至少有个稳定的住所。
经人介绍,他们认识了于先生。于先生的儿子即将结婚,需要一大笔钱。为了筹款,他决定出售自家位于村里的一处老宅。这处老宅占地颇广,足足有530平米,是于先生祖辈留下来的。
何天海夫妇跟着于先生来到老宅,院子很大,种着几棵果树,屋内虽然陈旧,但还算结实。对于长期蜗居在地下室的何天海夫妇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这房子,我打算卖三万块。”于先生开门见山地说。
三万块!何天海夫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北京,即使是郊区,这个价格也低得不可思议。他们反复确认,生怕自己听错了。
于先生解释说,因为房子是农村宅基地,按照规定不能买卖,所以只能私下交易,签个非正式的协议。
何天海夫妇心里有些犹豫,毕竟没有正式的房产证,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况,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赌一把。
“您放心,我肯定按协议办事。”于先生拍着胸脯保证。
双方商定好细节后,便签订一份简单的购房协议。何天海夫妇怀着忐忑的心情,交给于先生三万元现金。
拿到三万元钱后,于先生便搬去城里和儿子一起生活,为儿子即将到来的婚礼做准备。
与此同时,何天海夫妇带着小宝,正式搬进这处位于北京郊区的农家小院。何天海在附近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早出晚归,努力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妻子则在家照顾小宝,虽然生活依旧拮据,但一家人总算有了个安稳的落脚点,心里踏实许多。
2010年。七年间,北京的房价如同火箭般蹿升,曾经的郊区也变得寸土寸金。于先生居住的城里小区房价翻了好几番,他偶尔从老邻居口中得知,自己当年卖掉的老宅所在的村子,也因为规划发展,地价飞涨。
这消息让于先生心里如同被猫抓了一样。三万块卖掉530平米的老宅,在如今看来,简直是亏大了!他后悔当初的草率决定,盘算着如何才能把房子要回来。
于先生找到了何天海夫妇。寒暄几句后,他便直奔主题:“老何,当年那房子,我想收回来。三万块钱我退给你,你看怎么样?”
何天海愣住了,七年来,他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能说收回就收回呢?
“于先生,这房子我们已经住了七年了,孩子也在这里长大,我们不能搬。”
于先生见何天海不肯答应,便提出另一个方案:“这样吧,这七年就算你们租我的房子,房租我就不收了。以后的二十年,你们也可以免费住,就当是补偿,二十年后,房子必须还给我。”
何天海夫妇坚决不同意。二十年后,小宝都二十多岁了,他们又能去哪里呢?况且,这些年来,他们对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于先生,我们不能接受你的提议。这房子是我们买的,我们有协议。”何天海拿出当年那份简单的购房协议。
于先生看着那份协议,脸色阴沉下来。他原本想和平解决,既然何天海夫妇不识抬举,那就只能走法律途径了。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法庭上见!”于先生撂下一句话,转身离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