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螺科 Turritellidae 的成员大都拥有完美的对数螺旋,螺层规整,层层排列形成一尖锐的锥体,颜色朴素,没有复杂的雕刻或装饰。简而言之,锥螺科的成员大多长得非常地“螺”,非常普通。
而蠕形锥螺属 Vermicularia 却是例外。其独特的外形甚至让其在最开始作为一个单独的科 Vermiculariidae (Dall, 1915) 存在,随后降级为亚科 Vermiculariinae (Dall, 1913),最终成为锥螺科的一个属。
Vermicularia pellucida/ 作者拍摄自有标本
幼年的蠕形锥螺拥有与其他锥螺相同的规整螺体,直到其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其螺层开始解旋。除V. gracilis(Maltzan, 1883) 会在螺层分离的前提下维持规整的螺旋外,其余的蠕形锥螺会在大体维持螺旋的前提下肆意生长,使其更像蛇螺或蚯蚓螺。
蠕形锥螺的解旋受其生长环境和生命阶段的影响。V. spirata (Philippi, 1836) 偏好有分枝的 Oculina 属珊瑚。在百慕大区域,几乎所有的Oculina 属珊瑚都有附着的 V. spirata,而在没有 Oculina 属的区域则几乎没有 V. spirata。V. spirata 会以尖端向下、大约 10° 倾斜的形态附着于 Oculina 属珊瑚上,随后解旋并向上生长。而其解旋部分的生长与附着物形态密切相关——枝状的珊瑚能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和更多的附着点,因此附着于 Oculina 属珊瑚的个体往往比那些附着于脑珊瑚、海草、礁石、海绵、贻贝的个体更为解旋,附着于 Oculina 属珊瑚基部的个体比顶部的个体更为解旋,附着于垂直生长的Oculina 属珊瑚的个体比附着于水平生长的 Oculina 属珊瑚的个体更为解旋。而作为唯一的例外,生活于 Walsingham Pond——一个湖底完全由软泥构成,没有任何礁石或珊瑚可供附着的湖——湖底洞穴中的种群(遗憾的是这个种群似乎已经灭绝了),螺口略微伸出淤泥,大部分不解旋,而少数解旋的个体也没有附着疤,并缓慢而规则地展开。这个种群一度非常繁盛,其螺壳占据了湖底沉积物的 1/2(另 1/2 是泥)。
作为一种先雄后雌的雌雄同体生物,V. spirata 的幼体会先成长为可以自由爬行的雄性。这些小个体雄性可以四处移动,寻找固定生活的雌性,并为自己寻找一处永久固定点。随后,雄性开始转变性别,同时螺层开始解旋。V. spirata 具有原始的孵卵行为,其包含卵的卵囊在外套腔中孵育。幼螺以浮游植物为食,因为身具较大且重的壳,所以只有短暂的浮游幼体期。
蠕形锥螺独特的外壳形态是为锥螺科的取食方式特化而成的。作为科内一个较年轻的属(最早的锥螺可追溯至侏罗纪,而蠕形锥螺在中新世末期才首次亮相),蠕形锥螺和科内其他成员一样,靠过滤海水为食。大多数锥螺以 10° 左右倾斜埋藏于海底的泥沙中,仅稍露出螺口,并长时间保持不动。这种生活方式令其容易被沉积物覆盖。而蠕形锥螺完全放弃了移动能力,通过附着为解旋的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通过解旋使得个体获得更快的径向增长,从而更早接触食物碎屑,同时更不易被沉积物覆盖。
蠕形锥螺拥有圆形的口盖。口盖中间硬且为角质,边缘薄且为膜质。口盖略小于螺口,通常位于壳边缘之前。软体部分过滤从口盖与壳边缘之间进出的水流。受惊时,动物会很深地缩回壳里,口盖边缘的膜质部分会折起,以便适应狭小的早期壳体。
蠕形锥螺属拥有 7 个现生种。除 V. bathyalis (Petuch, 2002) 生活于水深 500~600 米外,其余均为浅水物种。除 V. fargoi (Olsson, 1951) 常在软的泥沙质海底被发现外,其余大多出现于硬质基底上。在那里,它们甚至可以彼此缠绕,成为当地生物礁的主要组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