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数据实例展实力

我国畜牧业规模庞大,发展态势良好。从全国各省 2022 年度畜牧业数据汇总来看,大畜牧搜集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在猪牛羊禽肉产量、出栏量、存栏量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表现。例如,2022 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 36587 万头,其中河南出栏 3221.65 万头全国第一,湖南 3197.9 万头、四川 3139.8 万头紧随其后。这三个省份共计出栏 9559.35 万头生猪,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 26.13%。此外,家禽方面,禽蛋产量、禽肉产量、家禽出栏量和存栏量也有具体的数据体现。牛方面,牛奶产量、牛肉产量、肉牛出栏量和牛存栏量各有不同。羊方面,羊肉产量、羊出栏量和羊存栏量也反映出我国畜牧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智能平台助发展

以 “浙江畜牧产业大脑” 平台为例,该平台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它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对接,建成一体化畜牧大脑数据仓,梳理归集了 7 大类 493 个子类 9451 个数据项和 31 个图层,形成了 2.73 亿条数据。例如,以猪为例,今年三季度末,浙江全省生猪存栏 641.14 万头,每一块肉在省级数据仓都有 10 条以上归集的数据被存储。同时,该平台构建了生物、生态、产品质量等安全三色预警,首创了 “浙农码”,一码可以知安全,目前已处置风险 2.05 万次;建有浙江浆蜂、湖羊等知识图谱、生猪产能测算等 4 个模型、无纸化检疫出证等 19 条规则,初步建成 1 个共享开放能力库,已调用 943 万次。在具体应用方面,像嘉兴桐乡的浙江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的智能耳标及识别系统,可以搜集感知猪只身份、体温和运动等信息,建立 “猪只档案”,实现牧场生产数据化管理。3 名员工就可以实现 “万头场” 的管理。嘉兴海盐的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接入 “产业大脑 + 未来牧场” 后,每 10 万头养殖用工数从 250 人降至 35 人,平均鲜销率从 60% 升至 90%,平均利润率从 1% 升至 6%,且全程可追溯。还有湖州长兴的 “湖羊天下”,为消费者提供湖羊加工、预制、餐馆、生产基地等信息,为种羊买家提供种羊供货商、种羊养殖管理技术等服务,为种羊卖家提供种羊育种技术、政策、金融等支持,其微信小程序 “湖羊通” 正在加速开发中。

(三)产值变化看趋势

2019 年我国牧业总产值数据显示,我国牧业总产值超过 3.3 万亿,其中 27 个省(区)牧业总产值实现增长,4 个省(区)下降。增幅最大的是湖南省(36.77%),增长超过 30% 的有山西省、江西省、重庆市。2019 年牧业总产值 TOP10 的畜牧大省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湖北省、辽宁省。从全国范围来看,2022 年三季度全国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行榜单中,河南、山东两省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均超过 8000 亿元,除吉林、内蒙古这 2 个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均呈现增长趋势,海南、西藏增幅超过 10%。就各省市三季度农林牧渔占比情况而言,18 个省市农业产值占比超过 50%,吉林、内蒙古的畜牧业占比超过 70%,13 个地区的渔业占比超过 10%。2024 年三季度全国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行榜显示,24 个地区产值同比均增长,山东、河南、四川 3 地产值均超 8 千亿元。2024 年二季度全国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行榜单中,19 个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12 个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均下滑。从各地区农林牧渔产值分类来看,多数地区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畜牧业或渔业占主导地位。此外,2019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 7758.78 万吨,猪肉产量下降,牛肉、羊肉、牛奶、禽蛋均有增长。肉蛋奶总产量排名中,河北、山东、内蒙在多个品类中表现突出。从猪牛羊家禽 2015-2019 年年底存栏来看,生猪存栏 2019 年底大幅下降,牛存栏在 2019 年底达到高点,羊存栏徘徊在 2.9-3.0 亿头之间,家禽出栏量在 2019 年底超过 145 亿只。

二、我国畜牧业国际对比

(一)差距与优势并存

中国畜牧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与优势并存。在饲料开发方面,中国开发的饲料不如西方开发的受欢迎。从规模对比来看,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大多都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饲养模式,规模庞大。而中国则是以中小型养殖为主,很多养殖场饲养规模不成气候。养殖水平方面,美国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行,劳动力数量减少,但依托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备,养殖规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中国还在朝着规模化发展之路缓慢前行,设备落后和管理水平单一使得养殖业进程缓慢。

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面,西方国家早就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产能的同时对养殖之路的发展也起到很大助力作用。随着计算机和遥感新技术的普遍应用,饲养过程中会减少很大一部分麻烦。中国除了大型养殖户在使用这一套程序,大部分还是人为干预,效率比较低。养殖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非常重视养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仅在澳大利亚从事养殖管理人员的大学毕业员工就占到了 30%。而在中国,养殖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人员难找,高薪都难找,特别是 90 后的一批新兴力量更是不愿意踏入养殖行业。而已经踏入养殖行业的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所占比例才不到 2%。

优良畜禽品种的培育方面,优良的畜禽品种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种有优势,养殖才好发展。中国的很多养殖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来的,国外对于优良品种的培育一直很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还设有很多育种公司。中国这样的却很少,很多品种靠进口。疫苗专业化方面,畜禽很多疾病需要打疫苗来预防,其实从国内就能看出来,很多大型养殖场用的都是国外的疫苗,其水平对比就能看得出来。中国的疫苗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由于对外国的太过相信和对国内产品的不认可,导致了国内疫苗的不被重视。

然而,我国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全球第五。中国农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3》显示,我国蛋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在 108 个国家中排名第 1 位,表明中国蛋禽产业竞争力强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 112 个、108 个、109 个国家中排名第 6 位、第 5 位和第 7 位,表明中国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竞争力处于世界相对较高水平。肉牛产业和奶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 124 个、132 个国家中排名第 34 位和第 42 位,表明当前中国肉牛产业和奶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对标农业强国,我国畜牧业在生产成本、饲料供给、土地承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以生产成本为例,我国畜禽产品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2021 年中国生猪和肉鸡的出栏率分别为美国同期水平的 86% 和 35%,料肉比分别是美国同期水平的 1.1 倍和 1.3 - 1.4 倍,生猪生产成本大概是美国同期水平的 1.7 - 1.9 倍。在饲料供给方面,中国玉米、大豆、苜蓿等饲料原粮和饲草供需缺口较大,且进口来源集中。中国 82% 大豆依赖进口,其中 92% 来源于美国和巴西;近三成的苜蓿商品草依赖进口,其中 2022 年 78% 来源于美国。我国畜牧养殖的土地承载力也处在高位。德国规定,每公顷畜禽饲养量分别限制为 9 头牛、18 只羊、15 头猪、3000 只鸡、450 只鸭,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畜牧业单位面积土地的承载力还是相对较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国内外市场差异

国内外畜牧业在消费习惯、政策法规、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主要差异。

消费习惯方面,国内外消费者在畜产品消费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消费者更偏好猪肉,而欧美消费者更偏好牛肉和禽肉。此外,在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政策法规方面,国内外畜牧业政策法规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在畜牧业用地、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政策较为严格,而一些发达国家则相对宽松。这些政策法规的差异对国内外畜牧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技术水平方面,国内外畜牧业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国家在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较为先进,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国内外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资源禀赋方面,国内外畜牧业资源禀赋条件不同。例如,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饲草料资源,而一些发达国家则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国内外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新形势

(一)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畜牧业基础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在生猪方面,能繁母猪的数量现在是 4050 万头左右,而国家调控的目标是 3000 万头,出栏的能力将近七亿头,还有大量闲置产能和一些烂尾产能,设施产能严重过剩。同时,近年来出现二次育肥等新型产能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生猪产能过剩。蛋鸡产业虽发展稳定,但也存在产能过剩情况,近两年仍在大规模盖鸡场,设施产能同样有过剩现象。此外,白羽肉鸡、鸡鸭鹅等品种以及小品种如鱼、兔、鹌鹑等也都存在相对过剩的情况。

(二)供给充足现状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品供给充足,所有产品都呈现出相对供大于求的状态。无论是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产品,还是禽蛋、牛奶等,市场供应都较为充裕。以 2023 年为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高于正常保有量,猪肉市场供应充足;牛、羊肉供应稳中有进,家禽养殖稳定发展,产销较为平衡,禽蛋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牛奶市场供应充足,前三季度牛奶产量 2904 万吨,同比增长 7.2%。

(三)消费需求乏力

我国畜牧业消费需求乏力。大宗畜产品的消费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如猪肉、鸡肉、鸡蛋等。消费方式基本固化,以鸡蛋为例,人均消费数量基本固化,消费方式主要为蒸、煮、炒。同时,一些产品虽然没有完全饱和,但在引导消费和创造消费方面工作不足,实际上也处于相对消费饱和状态。需求低迷,没有新的消费增长点,人们对增加肉类和鸡蛋的消费意愿不强。

(四)成本竞争加剧

我国畜牧业企业在成本竞争方面非常激烈。企业之间的直接成本差异不大,人员工资、饲料、疫苗兽药等方面的差异较小。主要差异在于死亡开销和资产折旧开销。如果企业比别人多死了两头猪,开销成本就会增大;闲置资产多、重资产运行的企业,摊销成本也会大。企业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五)产业格局演变

近年来,由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我国畜牧业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有的企业消失了,有的企业壮大了,头部企业的位次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演变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并且在未来还会持续演变。

(六)整体素质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迅速。以 “浙江畜牧产业大脑” 平台为例,该平台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成一体化畜牧大脑数据仓,梳理归集了大量数据项和图层,构建了生物、生态、产品质量等安全三色预警,首创了 “浙农码”,建有知识图谱和多个模型、规则,初步建成共享开放能力库,在具体应用方面,实现了牧场生产数据化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率和利润率。整体来看,我国畜牧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四、我国畜牧业未来展望

(一)低碳发展政策与成效

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低碳发展政策,在循环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主要可持续发展政策后,真正向低碳畜牧业发展迈进。政府出台了适度规模化、饲料优化、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和设备配置率、节能与能源替代等政策工具。

政策演变:自 2007 年以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动,包括基于国际公约承诺的沼气项目、自愿性遵守计划、清洁发展机制和中国认证减排项目。2017 年以后,政策更加强调绿色和低碳发展,提出建立绿色、循环和低碳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取得成就:政策重点在于资源利用,如推广使用作物秸秆喂养牲畜以减少饲料和能源消耗,促进畜牧生产节能,以及实施 4700 个大型和中型沼气项目。技术政策强调了畜牧业和家禽生产的污染控制,推动了集约化和大规模发展,同时关注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中国建立了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为畜牧业和家禽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提供了方法,为参与碳市场提供了机会。总体而言,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饲料结构、提升了动物生产效率,同时强化了粪便管理,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未达成目标及挑战:

畜牧系统内部及与作物系统之间的联系断裂。畜牧业生产的工业化加速了物质和能量在畜牧系统内部以及与作物系统之间的分离。小规模种植农场与大规模畜牧生产之间的土地承载能力不匹配,且中国缺乏将粪便施用于田地的第三方服务。

适宜的减排技术不足。中国畜牧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优化现有技术体系,并创新多目标协同减排技术,以实现碳排放减少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但目前传统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变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经济激励措施。

数据缺口。生命周期分析是全球评估畜牧业相关气候影响的主要工具,但数据质量差(不准确、缺失和无效)和不适当的评估模型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无法区分不同的畜牧生产系统。

畜牧业进入碳市场的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只有少数行业(主要是电力部门)被纳入碳市场,且碳价较低。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碳市场的能力不均,畜牧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建设需求尤为迫切。

政策建议:政策应侧重于建立全生命周期评估标准、分区分策的技术指南和碳排放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二)市场环境与趋势

现代畜牧业市场环境: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优质、安全、健康的畜产品更为青睐。这种需求推动了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 “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2023 年,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肉蛋奶消费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4712 万吨,同比增长 0.6%,其中,牛肉、禽肉、牛奶、禽蛋均实现增长。

技术应用:智能化、数字化、基因编辑与育种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精准饲喂系统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将成为主流: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畜牧产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将凭借其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绿色生态养殖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畜牧业向绿色生态养殖转型。通过推广循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牌建设将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品牌建设成为畜牧业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将通过广告宣传、市场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来源:现代畜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