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首圖 |「风一样的婶子」
原创:誰最中國
白菜,菜场中最平凡的菜,可它的味道“最为隽永”。当它与麻酱相遇,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乾隆白菜”;当它与时光相遇,成为了东北餐桌上的头牌—酸菜。
白菜,陪伴中国人已有七千年之久,并被国人亲切地称为“百菜之王”。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甚爱它,并为它作画。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画面上点缀着几颗鲜红的辣椒,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
关于白菜的记忆有许多,可最难忘的不过是在冬天姥姥做的水煮白菜。不加盐、不加油,单单是白菜与水的结合,水有了甘甜之味,生活有了温情之感。
天气凉了,一个人在外地漂泊,我常用水煮白菜温暖生活,一个人的生活仿佛也有了烟火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口味越来越重,对一日三餐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旁人问起,我常忘记昨日吃了什么,但你若问我这个季节我最想吃的,我会说水煮白菜。
在味觉饱和的时代,我最想念的不过是那颗白菜的甘甜。
图 | 风一样的婶子
在石器时代,白菜就已经成为人类餐桌上的好伴侣了。白菜有个封号,“百菜之王”。
白菜在古代被称为“菘”。陆游的祖父陆佃在他的作品《埤雅》这样解释:“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白菜,耐寒,四季常有,堪比树中松。这对白菜的赞誉,一点不夸张。
白菜的味道,淡雅、质朴、清甜,与其他食材搭配绝不喧宾夺主。古人只加盐、酒煮,称其味道“最为隽永”。
宋代第一吃货苏东坡就在他的诗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中将白菜比作羔羊肉和乳猪肉,一颗白菜好似土中长出的熊掌。在吃遍人世间美食的苏东坡眼中,大白菜就是这样的优秀。
图 | 风一样的婶子
刘禹锡也有诗云:“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未能吃到晚秋的白菜,竟成了一种遗憾。晚秋的白菜味道确实使人惦念,被霜打过后的菜帮更甜了。
其实白菜也不是一直居于封神地位的,原来的王者是葵菜。在《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说:“七月烹葵及菽[shū]”,葵就是葵菜,菽就是大豆。《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菜的概念,列出五种最常用的蔬菜,其中葵菜位居首位。
葵菜是何时走下“神坛”的呢?“根据目前史料记载,在元代的《析津志》里,北方蔬菜里白菜已经位列首位,已经看不到葵菜的踪影。”
和葵菜相比,白菜具有哪些“领袖特质”呢?白菜具有耐寒、易储存、产量高等特质。陆游有过一首诗《蔬园杂咏五首(其一)菘》“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在晚秋种晚菘,在初冬吃白菜,这个秋天仿佛还没结束,这个冬天似乎值得期待。
除了以上的领袖特质,还有一个特质才是白菜更被我们热爱的原因,那个“白胖子”简直太百搭了。
要说白菜的做法,可能道一天也道不尽。炒、爆、熘、炖、蒸、烧、煮、拌、腌、卷、瓤、烩、涮......中国26种烹饪方式,仅白菜的吃法占了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在各个地方菜中,白菜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北京-芥末墩
北京有一道老少皆宜的凉菜—芥末墩。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末墩。芥末墩有让食客瞬间清醒的作用,夹一块儿芥末墩放进口里,眼泪不由分说地流下来。“痛哭流涕”的食客,对着彼此哈哈大笑,吃的是其味道,也是其趣味。
《闾巷话蔬食》中记载:“旧时北京有个小报介绍此菜,说其‘上能启文雅之士美兴,下能济苦穷人民困危’”。
东北-饭包
东北饭包之于东北,有点像热干面之于武汉。每个东北人在不知道今晚吃什么的时候,就是饭的高光时刻。
东北饭包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鸡蛋酱、米饭、香菜、土豆泥、香菜、香葱。光有这些还不够,把这些美味组合在一起的秘诀就是白菜。一手攥着整片白菜,一手将拌好的米饭放在白菜上。这卷白菜的过程也属实有趣,白菜的叶片随着卷的动作而破裂,白菜香扑面而来。天地之大仿佛都被卷进了白菜里,在东北,没有什么是一个饭包不能治愈的。
西安-金边白菜
西安的金边白菜在《舌尖上的中国3》中崭露头角,赚足了看客的眼球。“飞火炒菜,花打四门,大开大合,焰势磅礴,白菜四周被火焰燎染上金色,微微的焦糊锁住了汁水,脆嫩爽口的金边白菜,散发着时光的幽香,一道经典再次重生。”
被染黄了裙摆的白菜,俨然一位翩然仙子。金边白菜对厨师的要求极高,火小了菜不脆嫩,火大了就焦糊。西安厨师以“花打四门”的翻瓢技艺来掌握火候,成就了这一道裙摆金黄、咸香酸辣、脆嫩爽口的金边白菜。
传说当年慈禧在西安尝遍了各种美食,仍执意每餐必吃金边白菜。
韩国-泡菜
被装进坛子里的白菜,与辣酱、盐、糖、黄酒相融,又演化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说起韩国的美味,第一个想起的便是泡菜。韩国泡菜中最重要的食材便是白菜。大白菜在明朝时传入朝鲜,之后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韩剧《大长今》里,就有从大明朝引进菘菜(大白菜)的情节。
如今泡菜已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位小菜,它与更多食材融合。把辣白菜扔进锅里,和五花肉翻炒就变成了一道“硬菜”。辣白菜和淀粉一组合,又变了解馋的酸辣泡菜饼。
白菜,没有艳丽的颜色,没有出奇的香气,没有惊艳的味道,可它真叫人难忘。
图片 | 李知弥·有茶有菜有米有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普遍生活艰苦。那时候大白菜名副其实地成了“备荒”菜。家家在院子里挖一个简易的菜窖,把白菜、土豆这些易于保存的菜囤起来,留到明年。那时候的白菜是寻常人家生活里的必需品,白菜也倾其所有为人带来欢喜。白菜炖豆腐、白菜炖土豆是生活里的盐,白菜粉丝汤是生活里的米,白菜馅饺子而是生活里的糖,一颗白菜便是生活的柴米油盐。
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也许厌倦了白菜的滋味,但绝不会忘记有白菜陪伴的日子。那些因一颗白菜就能感到幸福的日子,被写进了记忆里,并长满了花园。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最想念的莫过于穷困潦倒时吃的白菜炖豆腐 ──“珍珠翡翠白玉汤”;明末才子张岱,老年穷困潦倒,被他写进《陶庵梦忆》里,终身难忘的美味不过那道“鸭汁煮白菜”。
作家汪曾祺说过:“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不知不觉,白菜不再充当“当家菜”的角色了。但是,白菜的甘甜与滋味,被写进了我们的味觉记忆,比其他食物的更加隽永。
也许白菜如你我,在过尽千帆后依然平凡,但是当它开花的时刻可真美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