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春山

陈春山创作简历

陈春山哈尔滨人。先后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和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编导班,曾供职黑龙江省公安厅督察总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公安部文联首批聘任的脱产作家,荣获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全国公安文联授予“剑胆琴心”文艺奖,黑龙江省公安厅授予特别贡献奖,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现为黑龙江电视产业联盟理事长。

创作并拍摄的影视作品:

8集电视连续剧《黑嫂》,央视8套黄金时间播出,获飞天中篇三等奖(与人合作);18集电视连续剧《刑警没有浪漫》央视8套黄金时间播出(与人合作);23集电视连续剧《警中警1》,全国15个省级电视台播出,获15省会城市电视台周内收视率第一;30集电视连续剧《警中警Ⅱ》全国10家省级电视台播出,获北京电视台非黄时间收视率第一,并荣获第六届黑龙江省文艺奖电视剧二等奖,司法部2011年度优秀法制题材电视剧二等奖;25集电视连续剧《警中警之警中兄弟》,由黑龙江龙视传媒摄制,荣获第八届黑龙江省文艺奖电视剧二等奖;31集电视连续剧《清网行动》,央视国际总公司摄制,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获同时段收视率冠军;

创作并播出的数字电影有《罪恶贪婪》《较量》《大接访》《永不言弃》《警界无声》《小镇来了王警官》《活当》等。

出版图书:

长篇小说《青楼恨歌》《来自731魔窟的最新报告》《不动声色》《大火磨》《尊严》;中篇小说《寻刀》;戏剧集《寒露》;诗集《雪地情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春山:中央大街的面包石

陈春山:中央大街的面包石

说起家乡哈尔滨,我总是克制不了为之骄傲的情绪。每每有外地的朋友问我,来哈尔滨都应该看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一条江、一个岛、一条街,你看完这三个一,你就认识了哈尔滨,也就会把这座城市镌刻在记忆中。

江当然是指松花江了,没有这条江的哺育和滋润,哈尔滨这座城市肯定没有活力,正是两岸秀丽的风光,使得这座城市张扬着灵动,洋溢着神采。

那岛也自然是太阳岛了,它是镶嵌在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的好友、作家唐彪先生写过一首《太阳岛赋》,把这座岛的神奇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与那首名扬海外的《太阳岛上》的歌曲相媲美,一歌一赋,相得益彰。

一条街就是中央大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特色都凝集在这条街上,让每个游客都流连忘返。而我这篇短文单说说中央大街,这条让我魂牵梦萦的街道。

我记不起来我第一次到中央大街是什么时间了,因为我的家与中央大街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距离,我小的时候到东北电影院和兆麟电影院看电影,必定要穿过这条街,而马迭尔宾馆的冰棍诱惑了我整个童年。

我的奶奶在她十四岁时跟着她的父亲,从山东老家步行来到哈尔滨,走了整整九个多月。当路过中央大街时,奶奶惶恐不安地拉着她父亲的衣襟问,我们是不是走出国了,你看这大街上的人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再看那些房子都怪怪的,根本不似我们家乡的房子,还有那些马车,以前都没见过。

奶奶来哈尔滨时,正赶上大量的俄罗斯贵族躲避十月革命来哈尔滨避难,以致当时的哈尔滨人口有一半以上是俄罗斯人。

在中东铁路没开通之前,大多数的俄罗斯人都是乘船来哈尔滨,老码头就在九站位置。于是以码头为中心,形成埠头区(后改名为道里区),而中央大街自然成为哈尔滨第一街,当时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人给这条大街起了个耐人寻味的名字——中国大街。

街道两旁争相建起了造型别致、风格迥异的七十多座建筑,有巴洛克风格的,有复兴主义的,有折衷主义的,走在这条大街上颇有身处异国的感觉。

其实,与街道两旁的建筑相比,我更喜爱脚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街石。这条街不同寻常的也要算脚下这长18厘米、宽10厘米,形状像俄罗斯面包的街石。中央大街从经纬街起,至友谊路止,街长1450米,街宽21米,据有关史料记载,中东铁路收回后的1924年,这条大街更名为中央大街,市政部门决定采用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萧克的设计,以招标方式分段承包,面包石出自阿城山里的花岗岩。文献里有几种记载,一说共用了87万块面包石,还有一说用去了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面包石。

我用计算机算了一下,跟上面两组数字都对不上,尤其是后面的这组数字更不靠谱。也许是我数学功底不好,我算出应该用了17万块面包石。文献上说,每块面包石铺上去的成本是当时的哈大洋一块钱,当时这个工程造价是很昂贵的,但历经百年践踏,不但完好如初,而且面包石愈加圆润。如果是下雨后的傍晚,你走在中央大街,你会发现这块块面包石经过雨的洗礼,映着街两旁的霓虹灯,折射出琥珀一样的光泽,可谓名副其实的星光大道。

每当有外地客人来哈,我设宴招待的首选,或是马迭尔宾馆,或是华梅西餐厅,这两家饭店都在中央大街上,这两家的西餐应该是很正宗的。十多年前,凡是到过华梅西餐厅的客人不仅对其正宗的俄式餐饮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对那位年近八十的迎宾先生颇为好感,他已经成为华梅饭店的一个招牌。据说这位老先生从十几岁起就在华梅饭店当迎宾员,他不仅熟悉自己店里每道西餐做法,还能记住你点了哪些菜,即使你吃的都光盘了,他也会根据菜汁点出是什么菜。对大部分的回头客,他都能记住,并能说出你上次坐在哪个位置,这可谓华梅饭店的一绝。

大凡来这条街旅游的客人,都会在马迭尔宾馆门前久久驻足留影。它不仅独特的“新艺术”建筑风格吸引人们的目光,更是因为这座始建于1906年的高档宾馆发生过很多闻名遐迩的故事。比如日伪时期在这里发生的马迭尔绑架案,马迭尔老板的儿子被俄罗斯黑手党绑架后撕票,事件轰动了全国。我的好友赵光远把这个案件改编成电视剧,曾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更使这个饭店名扬天下。

马迭尔最红火的时候要算1949年前后。由于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许多漂泊在海外的政要名流,都取道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停留。尤其1948年中国政协筹备会议曾在马迭尔宾馆举行,当时的中共东北局主要领导和郭沫若、宋庆龄等40多名著名的民主人士聚集这个宾馆。

如今入住这个宾馆的客人可以看到很多房间门口都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当年谁曾下榻过这个房间。大约在90年代初,马迭尔搞店庆,请我去筹备编撰《马迭尔史志》,由此我接触了很多有关马迭尔的史料,使我对马迭尔的历史有所了解。

马迭尔这个名字系俄语“摩登和新潮”的意思,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于1906年投资建成,晚于相毗邻的秋林公司,是中央大街第一座涉外宾馆。

说起涉外宾馆,我想起一件令我十分遗憾的事。

1990年我参与电视专题片《关东风情》的摄制,在去机场接这部片子的台湾制片时,竟然见到了与他同机到达的台湾著名影星L小姐,她是另一部在哈市开拍的台湾电影女主角。

台湾朋友介绍我认识后,作为记者的我,马上萌生要给她做篇专访的想法。她爽快地答应了,说剧组在马迭尔,你可在晚上六点准时在宾馆门口等我,然后我们边吃西餐边聊。

晚上我准时出现在马迭尔宾馆的大门前,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见L小姐那迷人的身影。那是个入秋时节,不巧下起小雨,我便躲进大厅里等,约定的时间已过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人来。我忍不住去前台打听,接待的人说没有剧组住进来,也没见L小姐入住。

那时,我们还都没有手机,我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天,台湾的制片朋友告诉我,L小姐没有入住马迭尔,而是被剧组直接拉到长春摄影棚了,她留下话让我转告你,等下次来哈尔滨一定联系你。

可错过了,毕竟错过了,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她也许早把我忘了,或许她就没有机会再来哈尔滨。后来我观看了她主演的那部电影,我长久地为那次失之交臂而慨叹。

每一次离家远行,我都要来这条街慢步,仿佛那一块块面包石能给我充电一样。

这是五月初的一个雨后,空气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味,路两旁的杨树冒出鹅黄新芽。经过雨水的洗礼,那块块面包石仿佛经过揩拭闪着明亮的光泽。

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自从1997年中央大街成为全国首批商业步行街后,这里已经是哈尔滨人休闲散步的地方,更是那些年轻的俊男靓女展示青春的T台,每天大约20万人。

马迭尔门前停着一辆电视转播车,一些电视人正在拍摄着什么,引起很多路人的围观。宾馆门前,有个小伙子捧着一束鲜花在东张西望,那焦躁不安的神情很像三十多年前在这里徘徊的我。不过,那时的我,手中没有鲜花,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鲜花的。

我在游人中穿行,脑海里浮现着每个时期的街景,仿佛跻身在时光隧道之中。建筑还是那些,只不过装饰得更加光鲜亮丽,少了原本的凝重典雅。没有变的只有脚下那块块面包石,守着过去,见证着今天,展望着明天。我真想收藏一块面包石,让我时时触摸它,感受到家乡的地气。当我离开中央大街,还是感受到我行囊里多了一些分量,我想,一定是块面包石要陪伴我走遍天涯……(该文刊载百名中国作家写哈尔滨《百年足迹》)

学友,民革党员,资深法治媒体人。从事法治记者30多年,采访全国两会10多年。作品曾获中央省市级奖项。事迹被央视、经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前期部分作品

【法官风采】商洛中院:李军宏,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陈春山: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今晚报女记者“死磕”鹏程物业成功:物业擅自涨价被判违法

盛学友:中国报道,报道中国

忘不掉过去!向那些战斗在新闻一线的记者同仁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刘仁文谈责任:法律人离权力更近诱惑更多,需时时警惕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