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飞鱼

来源| 武志红(ID:wzhxlx)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电影《好东西》刷屏?

它刚一上线,豆瓣评分就冲到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不相瞒,我不但二刷、还跟身边好友安利了个遍。

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

导演不仅用轻盈、温柔的姿态看见、包扎好了很多女性在生活中的伤口;

她还塑造了一个特别有生命力、活力的小孩角色——王茉莉。

“月经又不是屎,有什么脏的?” “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吗?” “你的眼泪也很好吃”

以上金句,都出自她之口。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

一个对小孩更友好(也是对每个人都更友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以下含大量剧透,尚未观影的朋友,阅读需谨慎~

01

茉莉,9岁、王铁梅的女儿。

她就读于艺辉实验小学,是一个单亲家庭小孩。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会是:这孩子可能有点缺爱。

实际上呢?

茉莉在新家墙上画画,前来帮忙收拾的爸爸看到了想制止,妈妈却随她画; 茉莉不想学才艺,说自己喜欢当观众,铁梅说:我觉得当观众就挺好,咱不想学就不学; 听到有同学欺负茉莉,马上打电话找老师,还说:”这孩子敏感,我不护着她,谁护着她。“

没有扫兴式/控制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妈妈铁梅的鼓励和支持。

总体来说,茉莉是个「基本不缺妈妈爱」的小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正如一句非洲谚语所说,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

一个孩子的成长,总会有妈妈照顾不到、能力有限的地方。

更何况,铁梅不仅是个单亲妈妈、还是个事业型女性;

她刚加入一家公司担任主编,工作任务量并不轻松。

平常如果自己下班晚,她会让茉莉去到其他同学家,而这里就有喜欢欺负她的同学张家新。

她并不知道,女儿老是被校乐队老师喊去当鼓掌的观众,没有上台的机会……

在茉莉生活当中妈妈没有参与的那一面,是有霸凌、有权威压制、有不被看见的。

所以即便铁梅再怎么夸自己的女儿写作好,她都不以为然。

正如她在作文里透露出有点悲观的意味:

“我决定不再幻想,我不是什么富二代,也没什么特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这个时候,另一个女主小叶,闯入了她们的生活。

小叶是个年轻的乐队主唱,年龄不超过30岁,住在茉莉家隔壁。

因为铁梅帮她摆脱过陌生人的深夜跟踪、还帮她家通了厕所,独居的她很快就跟这对母女熟络起来。

可能是为了表达铁梅对自己帮助的感谢,也可能是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不被爱护的创伤,

看到眼前这个小女孩,小叶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承担起了茉莉另一个妈的角色。

她会在铁梅忙碌、力有不及的时刻,顶替上去; 带茉莉吃冰淇淋、叮嘱她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 知道张家新欺负她后,就把茉莉带去乐队玩,鼓励她“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影片中不同的角色,特别是女性们,共同编织成了一张网,接住了这个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茉莉写的那篇悲观作文,语文老师却给她打了高分,称赞她的写作天赋,还让茉莉当语文课代表;

与此同时,老师的关心还更加细腻。

她把这篇文章私下发给了铁梅,大致是为了让妈妈多关注孩子最近的动态。

而电影里的其他男性角色,虽然不太给力,也尽到了陪伴责任。

妈妈的暧昧对象小马,阴差阳错成了茉莉学打鼓的老师;

茉莉的爸爸也定期带她出去吃出去玩,尽到基本的陪伴角色。

正是这张网的存在,让茉莉身处的环境,也逐渐更友好和安全。

这意味着什么呢?

她跟大人相处可以是平等的。

所以,当爸爸在她面前邀功:“你小的时候,都是我在带的。”

还跟她说,其他人的爸爸都不这样时,

茉莉马上怼回去,戳破了这个谎言:“爸爸,我是你亲生的吗”、“那这些不都是你应该的吗?”

她也能在外界声音里,分辨和确认自己的声音。

当校乐队再次排练时,茉莉第一次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不喜欢一直在台下鼓掌。”

这是茉莉自身的成长,她从周边人那里汲取力量、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而这种力量来自妈妈铁梅、小叶、语文老师每一次微小的看见和鼓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对权威的拒绝,是自身边界非常大的确认。

它意味着,孩子可以在权力面前,明确地表达自己喜欢/不喜欢什么。

她的生命力,就可以尽量不被破坏和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于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茉莉,保留有奇妙的想象力和爱他人的能力。

里面有场封神的戏,是小叶让茉莉戴上耳机,猜妈妈做家务时的声音采样声。

她天然地做了灵动、浪漫而诗意的想象——

那些是飞船启动、是熊猫吃竹子、是海豚跳到大海里、是岩浆、是龙卷风的声音;

其实就是妈妈铁梅修空调、择菜、洗彩椒、下厨炒菜、吸尘器工作的声音……

就如网友 @205号居民 所说:

“那些默认的琐碎小事被放大,被赋予,每日都在重复但依旧被忽视的家务活里容纳了一整个世界那样壮阔波澜的声音; 你听,女性的声音被听见其实是一件浪漫美妙的事。“

茉莉不仅听见了这些日常细节中,妈妈给她的爱,也主动跟妈妈表达爱意。

她会突然抱住铁梅,说:妈妈,我好爱你啊。

而小叶也因为茉莉的看见,被深深治愈了。

别看小叶表面活泼明媚,但其实是在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里长大:

爸爸家暴,妈妈从来没有夸奖过她; 妈妈曾因为瞪着眼睛被爸爸打,自己也被妈妈嫌恶,因为她长了双极像妈妈的眼睛。 初来月经时,她不小心弄到沙发上,就被妈妈骂; 自此小叶想靠吃药控制自己不来,导致月经紊乱……

长大后的小叶,有点讨好者倾向,在关系中容易扮演一个「爱的寻觅者」角色:

她会因为房东给自己送青团、月饼,就同意了对方多收房租的要求。

她有点恋爱脑,很难分辨什么是真的爱,跟小胡约会,只因为对方特别会夸自己……

当小叶提到自己因为小时候来月经被妈妈骂时,茉莉会安慰她:

“血又不是屎,怎么是弄脏呢?”、“这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在流血。”

当小叶提及妈妈不喜欢自己的眼睛时,茉莉认真看着小叶对她说:

“你的眼睛很美很亮,我喜欢你看着我,怎么盯着我看都没事。”

但正是因为各自知道对方的脆弱,吵架时,也扎的更狠。

电影里,这三个女主大吵了一架。

当小叶像陷入创伤反应一般,马上蹲下来跟茉莉说:是我的错,你不要怪妈妈;

茉莉知道自己的话深深地伤到了小叶,轻声跟她说了对不起。

这也许是小叶听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不起」

不同于约会对象小胡说的「对不起」,后者更多是为了不想在关系里承诺。

而前者,是尊重、是真实的歉意、是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过去大人总说:“小孩什么都不懂。”

但其实,“小孩什么都懂。”

茉莉目前人生中,也不是没有难过的时刻。

当铁梅不想重复女性悲惨叙事,写了一篇关于自己的单亲妈妈真实生活文章时,被大规模网暴。

那段时间,茉莉察觉出来了:一向坚强的妈妈,也变得低落。

这跟她以往认知的世界不太一样,她不禁问妈妈:“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吗?”

事情对茉莉的负面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在茉莉的第一场上台演出时,因为怯场,她躲在柜子里不敢出来。

因为在她看来:

妈妈做得这么好,都要被骂,那我呢?

而铁梅在知道茉莉不敢上台的原因后,接纳和拥抱了她的这个时刻。

她说:“你不能因为害怕差评,就不敢上台了;

但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我们晚点面对也没有关系。”

小叶也用茉莉的偶像霉霉第一次上台前害怕的例子,鼓励她。

最后,茉莉终于鼓起勇气,完成了演出。

结束之后,她写了一篇作文,叫做《我最喜欢的事》。

这也是影片当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大致内容是:

我本以为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打鼓; 但是当我在舞台上完成演出后,我发现,我并没有很开心; 只是感觉完成了一件事。 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可能是写作; 但妈妈说没关系,我还小,我还可以试……

这完全是一套反传统的叙事——

按照以往剧情来发展,茉莉会自此爱上打鼓,成为一个优秀的鼓手。

但电影没有这么安排,茉莉这次没有说谎,她说了真话。

而语文老师,不仅逃掉学校的校乐队演出,去茉莉的演出现场给她鼓掌;

还把茉莉这篇作文夸奖了一遍,让她在班级同学面前,把这些勇敢的真话念了出来。

这个时刻有多重要呢?

没有任何人、任何外在标准能强制性告诉一个人,你必须喜欢某样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心,去体验、去判断……

茉莉不需要在这个年纪,把自我削成外界期待的样子,戴上所谓的面具;

但这个面具,现实生活中无数个小孩,在被迫戴上。

看电影时,我一开始觉得“全上海最幸福的小孩”这句台词有点夸张。

但后来再回看更多细节,才觉得这个存在很珍贵。

有一个理论叫做“ at least one ”,大致意思是:

每个人人生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爱、陪伴和安全感的来源。这个人可以是家人、老师、也可以是一项爱好等等。

照这么看来,茉莉不只拥有一个哦!

她有来自铁梅、小叶、语文老师的支持;

她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喜欢,能从感受层面去确认自己的热爱;

这样的孩子,当然会拥有生命力和活力;

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TA们会“去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这种新的游戏规则会是什么呢?

是:你可以不在一条主流道路上; 是: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是:你会上场,也会支持更多人上场; 是:温柔的、不激进的,也可以是强大而有力的……

两个小时的电影,创造了一个大型疗愈场,共情了每个有类似创伤的大人,也安抚了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很好奇,邵艺辉导演是怎么创作出这些角色的?

回听一档关于她的播客采访时才发现,这个“全太原市最幸福的小孩”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么长大的:

90年代,连煤老板同学吃不到的肯德基,她妈妈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天天买给女儿当早餐; 妈妈送她去北京电影学校,在周边溜了一圈跟她说:“我发现,你就是这个学校最漂亮的女生。” 她大学毕业后没上过一天班,但无论是卖电子烟和拍电影,妈妈都一样爱她……

邵艺辉坦然:

她后来才发现,这种无条件的爱其实并不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

《好东西》是一部讨论性别议题的电影,但我反而觉得不分性别。

因为,无论男孩女孩,都值得一个相对温柔而安全的世界,也值得在这样的爱里长大。

于是,她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未来的可能性想象。

有人说,这个电影的角色都太理想化了。

但更多人也说:如果连可能性的想象都失去,那还怎么前进呢?

所以,乐观点吧!大胆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也被王茉莉的坚韧与智慧所打动,

渴望像她一样,用文字自信地表达自我?

小程序【掌门AI好作文】,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写作支持,

从灵感激发到精炼表达,助你轻松构思、布局,精准选词,

让你的文字也能像王茉莉的作品一样,充满力量与感染力。

点击图片,立即免费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释放你的写作潜力,写出属于你的精彩篇章!

作者介绍: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部分参考资料:

1、《好东西》,新关系的诞生 | 公众号《人物》

2、《好东西》导演邵艺辉:想象一个“女性是第一性”的新世界 | 播客《展开讲讲》

图源来自网络、《好东西》电影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