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山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可以看出这其中既有对山东交通运输工作“走在前、挑大梁”的厚望重托,也蕴含着“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的深层逻辑。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近年来,山东的“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挑大梁的姿态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站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沿,山东不满足于既有的“路”。12月5日,山东召开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这是继2022年山东获批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召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之后,再一次高规格召开的全省大会。
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要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在互联互通、流通服务、智慧智能、绿色低碳、现代治理上作示范,以全球视野高标准、高定位谋划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就在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山东在全国率先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这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先行先试取得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交通运输实现“三个转变”“四个一流”的生动实践。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既是南北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黄河入海的关键通道。而放眼全球,山东东临日韩,西接“一带一路”,是连接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
站在综合立体交通的角度上,山东已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273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海运航线和54条中欧班列(齐鲁号)运营线路通往世界各地。沿海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1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
交通的便捷,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不断加强与省外各城市群、都市圈的联动,在连通中寻找合作,促进经济大省的高质量发展。
山东的“路”不只体现在里程的增长,更是智慧低碳能级的提升,“绿色”已成为山东交通领域的发展标签。建成了全国最长改扩建智慧高速公路——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和国内首条智慧零碳高速公路——济青中线济潍段;中车青岛四方成功研发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全国领先的隧道盾构掘进装备4S基地和全国第一座领先水平的CRTSⅢ型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在山东落地;建成全国高速公路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济南东“零碳服务区”;作为全国绿色交通省,山东的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
依托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国家在山东设立济南、青岛、临沂、日照、烟台五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相配合,畅通国内大循环。
绿色智慧加力,互联互通升级,一路向“绿”,一路向“智”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可以见得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不是在单一领域谋突破、作示范,而是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观大势、想全局、谋长远,不断推动交通事业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续迈进。
八大方向,示范引领。
肩负“走在前、挑大梁”使命重托的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用一组数据见证山东的交通之变:自2022年国家批复交通强省山东示范区以来,山东的交通投资达到了9000亿元。2024年,“轨道上的山东”跑出建设加速度,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
一个个数据清晰呈现着山东交通强省建设的铿锵步伐,更有力支撑着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大省担当,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奠定扎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本次大会大篇幅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提出下一步要在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构建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网、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打造现代化机场群、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动能、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等八个方面加力突破;印发《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谋求新10年的更大突破。
这些突破,蕴含着追求卓越,蕴含着更进一步的努力和坚持,这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奋进足音,更是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的坚定号角。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站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上,山东的“大交通”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