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内战(1927年-1937年)这一历史时期,发生过一起被叫做“宁都起义”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大致是这样的:国民党的第26路军宣布起义,26路军的17000人宣布参加红军,并被改组为红军的五军团。在红军长征期间,五军团作为红军主力部队全程参与,并在红军抵达陕北以后,被编入西路军,最终在甘肃的高台多数壮烈牺牲,可谓可歌可泣。
不过,宁都起义期间,并不是26路军所有人都愿意参加红军。当时26路军有2个旅长、7个团长不打算当红军,而当时负责领导起义的将领也给予这些军官300个大洋,作为他们的路费。
那么,这些军官的结局如何?
1、26路军的历史
个人觉得,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36路军的来历。
26路军在国民党军队里属于杂牌军,所谓的杂牌军,可以理解成并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军,而是一些军阀武装。26路军原本是冯玉祥的班底(冯玉祥的军队称为西北军)。早在清朝后期,冯玉祥就是清军将领。民国时期,冯玉祥参与军阀混战,并逐步壮大。当然冯玉祥壮大的过程中,也和苏俄取得了联系。国民党上台以后,冯玉祥和蒋介石多次爆发冲突,最终冯玉祥的西北军被蒋介石瓦解,冯玉祥的部队也被蒋介石收编。这其中主力部队被打包改组成为26路军。
并且,冯玉祥旧部的地位也随之遭到打压。比如在改组初期,一开始董振堂是西北军13师的师长,但是被蒋介石收编以后,董振堂被降格成为了旅长。
一开始26陆军在山东驻扎。随着红军在南方不断壮大,蒋介石开始考虑借刀杀人:派遣杂牌军进攻红军,这样不论结局如何,老蒋都是胜利一方。
26路军抵达江西以后,26路军的81旅就遭到红军毁灭性打击,赶来增援的79旅也被红军打光近半兵马。此时26路军已经折损三分之一左右的兵马。
当时26路军驻扎在宁都,宁都距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也就一百公里左右,并且红军经常袭击26路军,加上26路军士兵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每天因为疾病减员的现象也很严重。所以26路军的战斗意志变得消沉。
当时26路军的总指挥是孙连仲。孙连仲向蒋介石请示:能否把部队撤回北方?否则只怕没消灭多少红军,26路军先全军覆没了。但其实这也是蒋介石想看到的。同时蒋介石还在26路军附近布防大量中央军精锐,目的就是防止26路军战场抗命。
眼看局势不好,孙连仲声称自己眼睛得病了,于是去上海看病。而师长高树勋声称还有别的事情得去南京办理,于是也逗留在南京。旅长董振堂则表示需要探亲。其他一些高级军官也借故离开,只剩下参谋长赵博生负责整个26军的管理。
2、 宁都起义
赵博生少年时候曾在保定军校学习,毕业那会儿中华民国处于北洋军阀时期,赵博生一开始在皖系军阀的部队服役,之后又进入直系军阀,后来又有过奉系军阀和冯玉祥部队的履历。因为历经军阀混战局面,赵博生对于军阀是很痛恨的。而国民党上台以后,新军阀混战不断。而在国民党上台之前,赵博生就已经联系上我党,成为进步人员。并且赵博生还在军队里传播进步思想。
因此26路军进驻宁都期间,赵博生有了带着部队起义参加红军的想法。为此赵博生孩联系上了董振堂、季振同这些军官,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但是,赵博生也清楚,26路军里面还是存在不少人打算继续跟着国民党混的。毕竟国民党的军官,哪怕是杂牌军,生活水平也是很好的。而红军哪怕是军团长,吃穿用度也和战士差不多。
因此想要顺利起义,就得把中级以上军官聚集到一起。赵博生需要找个理由。碰巧这时候,南昌行营传来消息:蒋介石打算把拖欠26路军的军费等物资足额发放给26路军。于是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以庆祝这件事的名义,要求团长以上级别的军官来总指挥部庆贺。
等到军官们都来到这里以后,赵博生宣布要带着队伍参加红军。其中有几个军官当时就表示反对。不过,赵博生把这些反对者的印信全都收缴,然后以他们的名义集合了这些人的部队,而后宣布国民革命军26路军不复存在,同时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成立。
3、 不参加起义的军官情况
在当时,有2个旅长、7个团长不愿意参加起义,加入红军。那么,这9个人后来如何?
先说80旅旅长冯安邦。冯安邦是山东人,出身于军旅世家,父亲是清军的军官。不过冯安邦小时候家道中落,所以冯安邦一度当搬运工。清朝后期,冯安邦决定当兵,在民国时期投入冯玉祥麾下,并且还担任过宁夏省的代主席。
中原大战之后,冯安邦被安排担任26路军80旅的旅长。宁都起义后,冯安邦离开队伍,找到了孙连仲那里。同时国民党重建26路军。这期间,冯安邦担任新的26路军的27师师长,并继续和红军作战。
全面抗战期间,冯安邦在娘子关和日本军交战,并被提拔为42军的军长。之后在战斗中,冯安邦壮烈牺牲。
虽然冯安邦和红军为敌,但是因为抗日而牺牲,所以至今依旧被视为英雄。
再说81旅旅长王恩布。王恩布原本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当兵,后来逐步升迁成为军官。王恩布对于当兵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享受。所以宁都起义后,也选择离开队伍并且继续参加国民党军队。不过蒋介石不大待见王恩布,认为王恩布没啥才干。王恩布也觉得没趣,所以选择退役回家当财主——毕竟国军军官大多财力雄厚,你懂得。
不过,到了1954年,王恩布因为历史问题被相关单位逮捕,在第二年去世。王恩布算是见证了我党从弱小到壮大,以及取得全国政权。
接着说81旅162团的团长杨守道。杨守道在赵博生宣布起义的时候打算反抗,结果被赵博生的手下捆绑住。知乎脱离队伍,并且继续在国民党军队里做军官,依旧是团长。全面抗战期间,杨守道奋勇抗战,也立下了功劳,不过因为是杂牌军将领,所以不被待见。1949年12月,杨守道眼看解放军兵临四川,于是跟着国民党30军在四川宣布起义,并且在1991年去世。起义后的杨守道被安排担任县级干部——可以说杨守道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做了我党的干部。如果当年杨守道没有选择折腾回国军那边,到了1949年,没准已经是更高级别的干部了。
继续说81旅161团的团长张方昭。张方昭平日仇恨红军,所以宁都起义以后,也是去了国军那边。之后则没了下文。所以后世普遍认为可能在国军那边没混好,于是回家当财主了。
再说80旅160团团长王天顺。王天顺打仗的时候奋不顾身,也比较有正义感。但是对于红军的情况不了解。所以听说参加红军,有一些不接受。所以脱离队伍以后,王天顺回了国军那边,但也依旧没了下文。
之后说74旅148团的团长刘毓琪。刘毓琪是西北军里面少数有点文化程度的军官——刘毓琪曾在日本学习军事。属于高材生。宁都起义以后,当时红五军团的领导表示刘毓琪如果愿意留在红军,可以提拔为师长。但是刘毓琪认为红军的钻山洞游击战和自己追求的不理想,所以不愿意参加红军。之后刘毓琪到29军做了军官,1933年还参加了长城抗战。
不过,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刘毓琪参加了汪伪的和平建国军。日本战败以后,刘毓琪被蒋介石收编。新中国成立后,刘毓琪因为曾经是汪伪军的军官所以被逮捕,直到1979年才得到特赦,并在1997年去世。刘毓琪活了95岁,可谓高寿。
75旅150团团长曹明道,对红军也有仇恨心理。所以宁都起义以后离开了红军。不过和其他脱离红军出走的原26路军的军官不同,曹明道离开队伍以后没参加国军,大概率是回家自谋生路去了。
79旅158团的团长李锦亭,一开始认为红军发展规模很快,没准真能推翻国民党,于是参加了红军还做了师长,并且立下了功勋。但是之后因为红五军团和当时我党的负责人有了点不愉快,于是李锦亭选择离开红军。之后没了下文。可能是隐姓埋名自谋生路去了。
73旅146团的郭道培团长,在脱离队伍以后也没了下文。大概也是回家做老百姓去了。
4、结语
红五军团的历史是壮烈的。而且红军当时的情况也确实较为艰苦。所以很多旧军官因为无法接受红军那样的队伍,所以选择脱离红军,其实倒也符合这部分的三观。
热门跟贴